翔安新城生机盎然。朱毅力 摄
记者:去年,翔安区预计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00元,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80元,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00元,增长11%,增速都位居全市前列。作为一个新兴的行政区,翔安区是如何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陈永裕:经济发展的最终回归点,只能是民生——这是我们翔安决策层的共识,更是翔安区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民生保障转型升级的基本理念。推进民生保障工作,向来都是翔安区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建区以来,翔安区共征地11.4万亩,海域退养13.3万亩,涉及90个村(居)、6.8万户、21.3万人,约占全区112个村(居)、27.3万户籍人口的五分之四。这几个沉甸甸的数字,把翔安区的民生保障工作,推向了一个极端重要的位置。
去年,翔安区累计发放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补贴、贴息约6340万元,新增参保3823人;累计发放保障性就业补贴约4700万元,困难家庭老人养老补助约2340万元;46岁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97%,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62%。围绕着被征地农民与退养渔民的转产就业难题,翔安启动推进12个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去年共转移农渔民7336人,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此外,翔安区还不断深化紧密型合作办学,高分获评“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同民医院挂牌市第五医院。
记者:在新的一年里,为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翔安区将如何加大民生改善力度,为建成“美丽厦门·典范翔安”打好基础呢?
陈永裕:2015年,翔安要加快民生保障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凝聚民心民力。根据计划,翔安将继续大力扶持创业,进一步提升转产就业基地水平,继续推进沿海33个村(居)转产就业工作,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拓宽转移就业渠道。同时,推进20个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基建项目建设,深化合作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翔安区还将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特色高优种苗、休闲观光农业等都市型现代农业,强化“把农民组织起来”的理念,加快推进一批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和省级农民创业园项目建设,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大力引导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探索发展新型农业股份合作体,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让更多农渔民尽快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