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头社区村民积极参加共同缔造行动。(蔡建东 摄)
厦门网—厦门日报记者 王元晖
翔安记者站 林瑞声 蔡江沈
由东亚电力的冷却水变成的“活水”,昨天源源不断地流进怀远湖——湖边的工人挽起袖子,俯下身子,进行着护岸改造及绿化。整洁的村道旁,点缀着一个又一个施工工地,扮靓富美乡村的标语随处可见。
大海之滨的著名侨村澳头社区,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跃入外人的眼帘。从厦门地图上,人们很容易找到这个村庄的位置——它坐落在翔安区新店镇东南沿海突出部,与金、厦两岛隔岸相望,毗邻翔安隧道口,处于滨海东大道与新城中路的交汇点。
市委、市政府“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让这个古老的村庄焕发出新的活力。去年,澳头社区被列为翔安区第一批“富美乡村”示范点之一。
设施建设 美丽行动在进行
澳头变了,最大的变化之一,在于它的基础设施。
资料显示,澳头社区第一批“富美乡村”项目包含自来水改造工程、雨污水分流工程、新建进村主路、村内道路改造硬化、房前屋后硬化绿化等,总投资860万元。
一场规模空前的美丽行动,似疾风暴雨,一下子把澳头社区曾经肮脏的容颜,冲洗得干干净净。村里,新建道路已完成路沿石及路面摊铺,路旁新植入的行道树也开始摇曳着稚嫩的身姿,迎接八方来客。
此外,刚刚完成清淤的怀远湖上,古色古香的双清桥正在打桩,湖两侧的绿化工程计划在春节前完工,为富美乡村再添一道美丽风景。
与此同时,澳头“富美乡村”建设特别注重规划先行,对村庄现有的池塘、海景、古树、古厝及历史遗迹进行全面保护,让居民真正“记得住乡愁”。
群策群力 居民群众共缔造
一幢幢外表粉饰一新的小洋楼,传出欢声笑语,和枝头上的鸟啼声一道,不断向远方散发开去。
“共同缔造”在如今的澳头社区,几乎没有人不知晓。
这段时间,翔安区充分发挥社区群众与村小组的主体作用,通过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动员部署,党员、群众积极响应,以各村小组为单位踊跃带头认捐认建,投资投劳,自觉参与到“富美乡村”建设中。截至目前,已收到党员、群众捐款34多万元,认捐空杂地52块。
一条“以奖代补”的思路,牵引出《澳头社区示范房评选办法》。翔安区设立华侨之家、花园之家、创业之家和文化之家奖项,以奖金鼓励村民的形式让村民与村小组竞相筹资筹劳,自建家园。
乡情维系 海内外乡亲共参与
浓浓的乡情,一头萦绕着美丽的澳头,另一头则牵引着上万名海内外乡亲。
据不完全统计,澳头拥有海内外乡亲19300多人,遍布世界14个国家和地区。翔安区还给海内外乡亲发出了一封《倡议书》,告知家乡的富美乡村建设。不久前,翔安区赴新加坡开展恳亲活动,拜访新加坡同安会馆的乡贤,发动海外侨胞通过“认捐、认建、认管”等形式,为家乡的美丽建设出谋划策和出钱出力。很快,华侨们有的汇来现款,有的表示愿意把侨房交给社区托管。最近,翔安区组织对社区现有22处华侨房进行全面摸查,并登记造册——今后华侨房的托管、修缮将以此为基点,带动村内华侨文化建设与旅游产业开发。
值得一提的是,新近成立的澳头乡贤理事会,则成为华侨们融入家乡建设的一条坚实的纽带。澳头社区主任蒋才兴说,如今,通过“认捐、认建、认管”等形式,华侨们已同家乡的父老一道,为澳头的进一步蜕变输送着强大的合力,为家乡的美丽变身出谋划策、出钱出力。
“三海一侨” 打造最美海港侨村
今天,人们来到澳头,有的是为了品尝可口的海鲜,有的是为了观赏壮阔的大海,而有的,则是为了寻觅隐匿乡间的迷人文化。
在天风海涛的涤荡下,“海港文化”、“海防文化”、“海鲜文化”、“侨乡文化”,成了今天澳头创建“富美乡村”的四张独特底牌。海港文化,将利用华侨别具特色的古厝建设一座海港文化展示馆,宣传文昌鱼、白海豚等海洋生物的保护和普及,宣扬澳头人通过海洋走向海外的艰辛历程;海防文化,将与民兵哨所联手共建“海防战地文化园”,培育一个富有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鲜文化,将利用古厝民宅和集体发展用地,建设海鲜美食一条街;侨乡文化,则利用特有的华侨情缘为纽带,在村里营造浓浓的侨乡氛围。澳头的发展前景,在今天“三海一侨”文化的映衬下,亮点初现。
一个又一个努力,共同指向了“闽南最美海港侨村”这一奋斗目标。200年前的澳头人,从这里陆续出洋开荒拓土,而今天的澳头人,则一同开启了这片热土快步迈向“富美乡村”的新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