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伟瑜在自己的田地里。(记者 陈航飞 摄)
“美丽厦门需要美丽田园,大力发展都市型、科技型现代农业,是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促进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重要途径。希望你再接再厉,继续保持创新创业热情,进一步探索推广特色农业新技术、新产品,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更多农民共同致富。”今年年初,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在给翔安农民陈银镇的回信中,这样说。
推动现代都市农业的进一步崛起,翔安区还在进一步“发力”。目前,《翔安区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扶持措施》正呼之欲出,其中,在农业技术培训、用地用林保障、鼓励企业品牌创建等方面,翔安区都将出炉优惠政策。
今天的翔安,无论是在工厂还是农田,劳作的人们的脸上总能找到同样一种笑容———现代都市农业,已经和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民致富牢牢地串联在一起。在全区人民齐心协力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上,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创业者,他们默默耕耘于自己的行业,带动着一方经济。本期创业达人主人公许伟瑜,就是果蔬合作社领域的一位佼佼者。
达人名片
许伟瑜
厦门市棒新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厦门网—海西晨报记者 陈航飞
通讯员 蔡江沈
“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对家乡的土地有难以割舍的情结,所以我一直没有离开过土地。”
1978年出生的许伟瑜是国际经济合作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生,和绝大多数同班同学不一样的是,许伟瑜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回到自己的家乡卖起了蔬菜。经过几年的市场开拓,他建立起了果蔬合作社,带领着52户社员共同发展现代化农业,年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成为厦门市同行业中的领军人物。
创业之初 | 土豆胡萝卜打开销路
新世纪之初,许伟瑜迈出象牙塔的大门,直接踏进了家乡的田间地头。许伟瑜是翔安区内厝镇许厝村人,父亲在农闲之余,会做一些农副产品的小生意,受父亲影响,许伟瑜立志回乡发展农业经济。一方面他看到了家乡广袤农田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想为当时还落后的家乡做贡献。
“我们合作社种出的土豆现在是全中国知名的,但在创业之初翔安的土豆基本上还是默默无闻,产量和品质远不及现在。”许伟瑜从2000年开始从事蔬菜销售,第一要务就是打开市场,让别人知道翔安这儿有好蔬菜,才能带动今后的生产。于是他用了4年的时间,将翔安的土豆、胡萝卜等高品质蔬菜推广到全国各地,虽然销量不多,但是打开了销路,为今后的规模化种植奠定了基础。
渐成规模 | 开拓荒地“南菜北调”
市场打开后,紧接着就要加大生产。2004年,许伟瑜从村民手中承包下50亩土地,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未经开垦的荒地。许伟瑜从村民手中租下这些土地,而后又雇用这些村民在自己的田间地头种蔬菜,既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又带动了当地的生产。
“那个时候节水灌溉工程方兴未艾,我就将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运用到了自己的种植当中。”生产跟上后,许伟瑜开始大批量地将翔安的蔬菜卖到北方,即所谓的“南菜北调”,他的农田里保持着十几二十种时令蔬菜的生产规模。
发展壮大 | 建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
许伟瑜在长期从事农产品种植、购销的过程中,渐渐萌生了创办农民合作社的念头,2011年8月24日,他作为发起人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村民合作创办了厦门市翔安区棒新果蔬专业合作社,现有成员52人,通过土地流转和社员入股,形成基地500亩,主要从事蔬菜粮食作物的生产和销售,种植马铃薯、胡萝卜、青葱、花菜、大白菜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其中,马铃薯年销售量3000吨以上,销售额900万元以上;胡萝卜年销售量3600吨,销售额900万元以上,其他蔬菜年销售量5000吨以上,销售额1500万元以上。
许伟瑜的合作社还与夏商集团形成合作关系,岛内许多市场和超市里的蔬菜,都来自他的农田。今年,许伟瑜还准备发展外贸,力争将翔安的蔬菜卖往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