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翔安新店社区,如果找洪自碘,许多人不一定知道;但如果你说就是那个很爱跳舞的卖菜农民,他们马上会反应过来,“哦,你找他啊,我带你去,这家伙简直把舞蹈当饭吃,是新店‘第一舞男’……”
一个56岁的菜农,是如何成为“第一舞男”的呢?8月30日,导报记者来到洪自碘的家庭舞馆里,听他谈了自己的故事。
洪自碘的祖父会唱南音,父亲擅长乐器,“小时候他们聚会搞演出,我耳濡目染,喜欢上了文艺”。初中毕业后,洪自碘开始工作谋生,“1983年起,我和一些朋友成立了一个乡村乐队,我会拉长号等乐器……别人家有红白喜事时,会请我们去助兴。”
10年前,乐队解散了,洪自碘的业余时间没事做了,很无聊。不过他很快找到了新的玩法——跳舞,“那个时候,广场舞刚兴起,我就去学,学了一些后,发现太简单,于是我又去学拉丁舞等现代舞种”。前几年,家里的地被征用后,他用领到的补偿款,在新店街上盖了栋楼房,一楼做店面,卖菜;二楼专门弄了个家庭舞馆,有空就跳舞,“有时买碟自己学,有时教别人跳,卖菜淡季时,一天要跳好几个小时”。
因为很痴迷,也因为有天赋,洪自碘的舞蹈越跳越好,每次镇、区有比赛,他都被社区推荐参加,拿了很多奖,慢慢有了新店“第一舞男”的绰号。去年,他还参加全国手杖操(舞)比赛,获得优胜奖,“这是我在国家级比赛第一次拿奖,很高兴”。
跳舞收获成就感,跳舞带来身心健康,不过洪自碘也有自己的烦恼,“我跳体育舞蹈,需要跟舞伴一起,但农村人还比较保守,碰到大赛要穿一些比较露的衣服时,平时合作很好的人便会打退堂鼓……今年7月,我去参加首届同安体育舞蹈比赛,获得拉丁舞银奖,舞伴是动员了好几次才去的。”
虽有烦恼,但洪自碘对舞蹈的兴趣却有增无减,“新店‘第一舞男’这个绰号,我希望保持到70岁,哈哈”。
导报记者 蒋全德 通讯员 蔡建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