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自林今年70岁,成为骨医是因为崇拜一个人。“十几岁的时候,我父亲的一位朋友,在泉州南少林学过骨科医术,常给人看病,很受尊重,我很羡慕他,也有了学医的念头。”他16岁那年,父亲腿部骨折,找这个朋友看,连续治疗了两个多月,“其间我每天都去,并拜这个伯伯为师,父亲腿好了,我也学会了很多正骨的知识”。
20岁那年,刘自林被招进了马巷织布厂,那时候家里人多,只有他和大哥有工作,“除了上班赚工资外,我业余时间就给同事或熟人看骨科,刚开始是免费看,慢慢地有了一些名气,看好后,病人为了表达谢意,会送些东西给我,比如土特产、钱什么的……给多给少由病人定”。几年下来,许多人都知道马巷街有个爱心“赤脚骨医”了。
1970年6月24日,同安县评选三会(工代会、红代会、农代会)“红医员(后称‘赤脚医生’)”,刘自林光荣上榜。“全县只有4个人,很不容易的。”回忆起当初,刘自林很是自豪。
退休后,刘自林把家里的一间房改造成骨科康复室,他的习惯还是没变——费用仍由病人自己定,琼头和东坑的两位病人,还认他做了干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