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村入户”成为新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关键词。
一片被群山环绕的村庄,虫鸣鸟叫。一条条洁净的沥青路环绕着家园,一片片四季常青的绿地点缀在房前屋后。现在每逢节假日,翔安区新圩镇马塘村都游人如织。不少人来到这里,不仅是为了欣赏秀美的田园风光,还为了探寻这片土地上萌发的一种精神。2006年,习近平同志曾对内涵丰富的厦门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其中,他特别提到的就有“马塘精神”。在他看来,以“马塘精神”为组成部分的厦门精神,就是一种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精神。
以建设富美乡村为主线,理清发展思路,推进16个村(居)的党建富民强村工程,让新圩飞出更多像马塘这样的“金凤凰”。新圩镇把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演变成推动新圩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一项项举措,剑指老百姓的富裕幸福新生活。
【统筹兼顾】
中心工作全面推进
新圩溪畔,在大型挖掘机忙碌的身影背后,是迅速崛起的现代化新镇区。今年1月—5月,这里工业总产值达30.52亿元,同比增长9.52%,固定资产投资达6.45亿元,同比增长111%。
重点项目,无疑是拉动如今新圩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该镇计划投资9.23亿元,围绕美丽新圩建设,新续建项目43个,任务之重、压力之大,可见一斑。为此,新圩镇把反对“四风”问题与推进重点项目结合起来,在践行教育活动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今天,一场场“两违”综合整治攻坚战也在新圩的土地上全面打响,该镇的党员干部,既是政策宣传员,又是民意收集员、问题调解员和群众服务员,把破解难点问题和教育活动成效直接挂钩。目前,该镇已彻底拆除新增和历史遗留“两违”32宗,拆除面积达9712平方米。
把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活动与难点问题结合起来、与重点项目结合起来、与民生热点结合起来,新圩镇正统筹兼顾,用不断推进的中心工作填写出一份份闪亮的答卷。
【走村入户】
为民办事不走过场
新圩镇古宅祖厝村村民们的愁容,最近一下子舒展开了。由于古宅水库库容减少,村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有时来了客人连杯茶都无法沏上。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新圩镇的干部们来了,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这,只不过是新圩镇走村入户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一个缩影。而“走村入户”,也已成为新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按照计划,他们要在今年9月前,把全镇15271户村民全部走访一遍,做到不漏村、不漏户。
走访前,必须向被走访村党支部登记报到,由该支部统一安排走访对象;必须向走访对象发放一张联系卡,建立双向联系;必须进行一次面对面交谈,直接听取群众心声;必须建立走访台账,认真记录走访对象基本情况、困难愿望和对镇村建设的意见建议;走访过后,必须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建议给予答复——新圩镇确立的这“五个必须”,像一条条坚实的纽带,把党员干部与普通百姓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每一次“走村入户”,都与新圩的民生保障工作融为一体。新圩镇的党员干部们深知,“为民办事,就不能走过场。”正因为秉持着这种理念,他们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问题,深入农户家中与村民一同劳动,一同喝茶,一同话家常。统计数据显示,走访以来,该镇共收集群众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495条、征求意见建议610条,分为8大类,并相应分解到10个部门。经过梳理后确定整改任务220条,已解决问题46条,确定先整先改问题48条,涵盖村建、道路交通、水利、文化、组织、医疗卫生、社会事务等方面。
【元晖这么看】
富与美
■本报记者 王元晖
新圩美不美?这问题,有点明知故问。隐匿在山林中的这个小城镇,自古以来就不缺游客,这里的山,这里的水,乃至这里的空气,都是美丽的符号。然而在过去的很多年,新圩不少当地人的“审美观”却有点不一样。有人说,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尽管眼前都是美景,但哪有心情来欣赏美?
一切的症结,还是源于当地人腰间的钱袋子。饭都吃不饱的人,哪有心思对着美景吟诗作画?而一个有了钱、有了好心情的人,却可能看什么都美。这就是富与美的逻辑关系,这就是“富美新圩”之所以让这么多人欢欣鼓舞的缘由。只有富,才能更好地撑起美;只有美,才能更好地诠释富。
[责任编辑:叶少君 来源:厦门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