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各区报道  >> 正文

翔安区行政服务中心:马上就办 群众点赞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叶鹏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翔安区行政服务中心给人“家”的感觉。(朱毅力 摄)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本组文/本报记者 王元晖

  翔安记者站 林瑞声 蔡江沈

  上周五上午,夏日的艳阳炙烤着大地,一拨又一拨人步入翔安区行政服务中心。洋溢在室内的清凉的气息,让人们顿感惬意。

  2012年5月试运行,2013年12月正式对外服务——作为翔安区贯彻“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为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而打造的阳光政务平台,翔安区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运行模式,今年1月-5月共受理业务99163件,群众满意率高达99.93%。

  “整合资源,建设一流设施;先行先试,打造一流机制;优先服务,创造一流质量;严格管理,打造一流队伍。”6月19日下午,翔安区委书记陈永裕在带队检查翔安区行政服务中心后,提出这样的要求。四个“一流”,拉动的不仅仅是翔安全区行政服务效能和水平的提升,还有翔安所有居民的幸福指数。

  【高效办理】

  深化审批改革

  正因为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翔安区行政服务中心一经投用,便强力吸引人们的视线。该中心位于人力资源大厦一、二层,面积达3400多平方米,设有窗口56个,目前共有35个单位进驻,办理审批服务事项275项。

  “程序简,路径优,时间少,效率高,服务佳”,昨天,翔安区一位常来这里办事的企业员工,给出了以上评价。记者注意到,目前,中心各进驻事项的审批环节已统一压缩在5个以内,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35%以内,统一对外承诺时限,并在承诺时限内办结,现场办结率达到70%。此外,中心构建起网上审批服务大厅和网上预约系统,审批服务过程纳入了视频监控。

  一系列改变,都与翔安区落实“马上就办”、深化审批改革的努力紧紧相连。减少环节,精简材料,为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

  【强化督查】

  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

  按下安放在窗口上的电子评价器,昨天,翔安区一家工厂的办事员点了相应窗口服务一个大大的“赞”。不仅仅是电子评价器,现在,翔安的群众还能通过网上评议、离台评价、群众意见簿、投诉电话等多种方式,把自己的赞扬或者投诉,第一时间反馈给中心的管理部门。

  “审批材料不出中心”,翔安区行政服务中心这一创新思维,就是通过规范审批期间审批材料的归档、借用、保管与办结移交以及明确监督和问责等集中化管理方式,真正实现“把审批权关进制度的笼子”,使审批权得以在中心集中行使。

  此外,翔安区还通过“平时巡查、随机抽查、电子监察”等方式,对行政服务中心各窗口实行统一监管,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在第一现场(窗口)处理、解决问题。

  就这样,一次次的实时、公开、联合监督,让权力彻底运行在阳光下。

  【以人为本】

  推动便民服务

  一改往常办公场所“冰冷”的面容,如今的翔安区行政服务中心一下子让客人们有了“家”的感觉。这里,流动图书站、阅读区、自助上网、wifi等便民措施和志愿者的温馨服务让等候的人们不再烦躁。

  中心管理者深知,要实现中心业务有序衔接、高效运转,“以人为本”必不可少。近期,“红旗窗口”、“服务标兵”评比表彰活动和礼仪培训、党团员亮牌服务等活动,把温情服务理念植入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间。

  今天,越来越多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及村(居)便民服务代办点,正“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翔安的土地上。目前,大嶝、马巷、内厝、新圩便民服务中心已完成标准化建设,新店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正有序推进;而全区112个村(居)便民服务代办点都已挂牌成立,其中85个村(居)的标准化建设圆满画上句号。

  【元晖这么看】

  行 政

 

  作为除了立法和司法以外的其他国家职能的总称,“行政”与普通老百姓的最大交集,莫过于那些大大小小的政府办事机构。

  人们说到找政府办事,最怕的是“门难进、脸难看”,怕看到的是高高的窗口,听到的是冰冷的话语,以及可能要跑七八趟还办不成事儿。

  翔安区的这个行政服务中心,算是颠覆了人们的刻板印象。窗口被替换成了平台,里面穿着制服的人不能再板着脸,炎热的夏日,路人还可以进去找个位子“蹭空调”。

  一连串改变,源于这个政府办事机构的“服务”理念。正是因为里面的人“放低了身段”、“找准了定位”,才让这里清爽怡人,才让“行政”两字变得不再“面无表情”。

  必须承认,“行政”是一个宏大的概念。但政府部门应如何行好政,在这个99.93%的群众点了“赞”的地方,却轻易可以找到答案。

相关新闻
与潮水“赛跑” 深夜出海收割牡蛎 翔安琼头牡蛎正值收成季

■琼头村渔民正在收割牡蛎。   ▲渔船满载而归。   清洗和分离牡蛎。   渔船从挂满牡蛎的竹竿中间驶过。   台海网1月22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慷慨的大海从不吝啬为人类提供美味的食物,这不,经过夏、秋两季海水的滋养,厦门本地肥美的牡蛎已经开始收成并被端上餐桌。20日,...

翔安4项专利项目获厦门市专利奖 翔安获奖数最多一次

台海网1月21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日前,记者从翔安区经信局了解到,翔安4家企业申报的4项专利项目获第六届厦门市专利奖,这也是翔安区在厦门市专利奖上获奖数最多的一次。   此次翔安获奖的4个项目,包括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和两个三等奖,具体获奖项目为:厦门致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一种用超微磁颗粒分离纯化生物靶物质的方法”获一等奖;麦克奥迪实...

翔安拟新建两条城市次干路 预计于今年11月完成施工

台海网1月19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昨日,记者从市环保局网站获悉,翔安大道与324国道交叉口南侧地块拟新建一项市政配套工程――翔安黎安居住区周边市政配套一期工程。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含2条城市次干路、2条城市支路、1处排洪渠以及1座污水泵站等。该项目总投资为7971万元,预计于今年11月完成施工,目前正在进行环评受理公示。   根据公示文件,拟新建的2条城市次...

翔安首批纯电动公交上路 不少市民表示既舒适又环保

翔安投用一批纯电动公交车。   台海网1月17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昨日上午,翔安首批纯电动公交车上路啦!第一次在翔安体验纯电动公交车,不少市民表示既舒适又环保。   首批纯电动公交车将投放哪些路线?翔安公交公司副总经理洪清滨告诉记者,翔安首批纯电动公交车有25辆,车身...

一颗火龙果,活了一个村 ——厦门市翔安区以党建引领特色农业发展

台海网1月16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从厦门东部一个不起眼的小乡村,成长为厦门市最大的火龙果种植示范基地,每户农户一年增收上万元。厦门市翔安区大宅社区大宅村的蜕变,背后究竟有什么独特的能量?   大宅村拥有占地1200余亩的火龙果种植示范基地,年产值约3000万元,每年实现利润1000多万元,99%的村民加入了农业合作社,家家户户都有火龙果种植能手。在翔安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