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拆除“两违”建筑。
5月21日上午8点15分,滂沱大雨。随着带队领导的一声令下,在雨中整装待发的马巷镇联合执法队伍迅速出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赴“拆违”现场。
这样的“雷霆行动”,成为近日翔安区“两违”整治常常可以看到的一幕。在“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引领下,翔安以重大项目建设拉动翔安城市转型发展为抓手,全面打响“两违”综合治理攻坚战。
治理工作不断传出捷报
“轰隆隆!轰隆隆!”与户外雨声呼应的,是违法建筑倒塌时激动人心的声响。当天在马巷镇的行动,再一次遏制了当地“两违”的嚣张气焰。
据介绍,此次行动,由马巷镇“两违”综合治理办统一组织,执法中队、公安派出所以及供电、120急救等部门联合执法,对舫阳、内垵、井头社区6处共3479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实施强制拆除。
“露头就打、出土就拆”——翔安区的“两违”治理工作不断传出捷报。本月以来,翔安区共组织大小拆除行动30次,拆除“两违”建筑80多宗,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
“高层违建”查处有新方
“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在新近出炉的《翔安区开展“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中,这些字眼格外醒目。不仅如此,为了确保全区“两违”治理目标任务的如期完成,他们还把突破口锁定在“打大户、拆干部违建”上。
事实上,该区要打掉的“大老虎”,不少与“高层违建”划着等号。执法人员说,拆除“高层违建”之所以难,是因为他们缺乏合适的拆除工具和作业环境。
一场场针对“高层违建”的“拔钉子”战役,这段日子在翔安区的多个区域悄然酝酿。执法人员对“打虎”方案,也有了新的设想。昨天,马巷执法中队介绍,近期,他们利用“每天有巡查,两天一覆盖”,把大网撒向辖区内的每个自然村的每个角落,一旦发现有超高层建筑楼板钢筋露头的情况,就立刻通知中队利用气割进行拆除,避免以往“敲楼板、开天窗”现象,从而彻底斩断当事人继续违建的念头。
新增“两违”量骤减
当前,“快速、有效、彻底”的拆除机制和“错时管理”的工作方法,成为翔安区“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的一双“铁拳”。他们先难后易、以点带面,集中力量先行拆除党员干部的违建、社会影响恶劣的违建、影响公共安全和重点项目建设的违建,“两违”整治全速推进。
正是在“铁拳”的抨击以及日渐浓厚的舆论氛围的冲击下,翔安区近来新增“两违”量骤然减少。这一点,从昨天马巷镇出具的一份统计数据便可窥见一斑——本月,该镇新增“两违”案件仅14宗,建筑面积218平方米;而在3月份,这里新增非法占地案件86宗,占地面积20060平方米。
新增“两违”量的骤减,喻示着翔安“两违”整治正式进入攻坚期——接下来,翔安区的执法重点,将在继续管控新增违建,确保“零增长”基础上,加强对历史遗留“两违”的查处。今天,在这个更关键的节骨眼上,翔安区的执法者再度出发,力争从一个个新的难点中寻觅到新的突破口。
【元晖这么看】
打“老虎”
本报记者 王元晖
盘点2014年的媒体热词,“两违”估计是其中一个。它的热,源于这类违法行为膨胀的程度,更源于今年以来各级政府遏制其成长的态度。
与楼顶上那些层出不穷的搭盖比起来,那些披着华丽外衣、直接耸立在地面上的违法建筑显得十分“高大上”。其实,最让人棘手的,还是此类建筑背后“高大上”的主人。
打违建,难不难?当然难。成片的“苍蝇”飞来飞去,凶恶的“老虎”虎视眈眈。因而,我们不仅要备好“苍蝇拍”,更要拿来“打虎棒”。
翔安区“两违”整治“打大户、拆干部违建”的做法令人钦佩。他们在“拍苍蝇”的同时,举起结实的“打虎棒”,狠狠地砸向曾经威风凛凛的“高层违建”,激起各界一片掌声。
“老虎”被打了,何愁“苍蝇”不闻风丧胆?今天,我们打“老虎”,要的是勇气,要的是力气,要的是一鼓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