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民观看村务公开栏。(张天骄 摄)
台海网(微博)3月18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滴滴!”短信来了。几天前,外出龙岩办事的翔安区大嶝街道双沪社区居民小许,通过自己的手机,第一时间获悉了大嶝计生办发来的领取独生子女奖励费的通知。如今,从小小的手机上了解自己家门口发生的大小事,已成千千万万同小许一样的翔安村(居)民的一种习惯。
这种习惯的形成,折射出的,是翔安区在市委、市政府《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引领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村(居)务公开为突破口,打造“阳光村务”,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基层民主管理监督,让群众人人都能知晓村内事务,真正做到明了村居“家底”、亮了群众“心底”。入户问卷调查显示,群众对村(居)务公开的满意率达到92.2%。
完善制度机制 提升公开执行力
村(居)务公开其实并不是新鲜事,但在其他许多地方,却长时间“形同虚设”。翔安区的决策层深知,要使这项好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要有健全的制度和机制来保障。为此,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农林水利局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督查,全面推行公开栏为基础平台、短信提醒为突破手段、站所审核为核心保证的村(居)务公开新机制。
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村(居)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村(居)务公开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试行)》基础上,近来,翔安区又先后配套《关于做好村(居)务党务信息短信公开的通知》、《关于加强重大村(居)务公开监管工作的通知》、《16项重大村(居)务党务工作流程图》、《16项重大村(居)务党务短信公开模板》,一套较为规范和具有操作性的制度配套迅速成型。
来到翔安,人们不难发现,几乎每个村(居)都配备了标准化的公开栏以及村(居)务公开专管员,现在,不少村民风趣地说:“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保障,村里的大小事不知道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