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翔安区的厦门市东部固废处理中心,近年来也不断吸引外界的目光。该项目总投资13.25亿元,占地面积207.07公顷,填埋场库容2000多万立方米,目前全市生活垃圾已全部转入填埋处理。值得关注的是,厦门市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垃圾分选厂、废旧家电处理厂等重大环保工程,也都镌刻着深深的“翔安”印记。此外,推广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工程,淘汰燃煤小锅炉,禁止新建高污染燃料锅炉,也是这些年翔安区实施“蓝天工程”的一个重要手段。
暗红色的路面延伸进纷繁茂密的花草树木中,五颜六色的花朵衬托着翠绿的枝叶,鸟儿在枝头啼唱,闲暇的人们迈着轻盈的脚步走来……这是记者昨日在翔安大道新店镇后房村附近的慢行步道看到的温馨的画面。翔安大道带状公园,在厦门历史上第一次把推进道路绿化与建设城市公园结合起来。
以上只是一个掠影。翔安结合国家生态区创建,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建成翔安大道、324国道、沈海高速、福厦高铁两侧生态林工程、河道生态绿化工程、中心城区道路绿化提升工程、道口节点景观绿化工程、集镇绿化工程、村庄绿化工程、企事业单位绿化工程、围墙透绿工程、垂直绿化工程等城乡绿化十大工程建设,累计造林面积达20588亩。
文明生态村遍地开花
青山,碧水,一片片绿油油的青葱地。大帽山的三角梅生态园,今天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事实上,人们愿意来的原因,还是在于这里优美的生态环境。
《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纲要》,为翔安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勾勒出了动人图景。翔安编制完成了70个集聚点村庄建设规划,以规划来科学指导新农村建设。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区创建省级生态村42个,市级生态村48个;创建环境友好社区11个,东寮社区获得省级环境友好社区命名。
翔安生态区创建的核心在城区、关键在乡镇、难点在农村。正是深谙了这一点,翔安区发挥中心城区龙头带动作用,以生态镇、生态村建设为载体,抓好镇村生态文明的建设,实现创建工作由城区为主向城乡联动、三级齐头并进的转变。2004年12月,大嶝镇成为福建省首批全国环境优美镇;2006年1月,新圩镇建成全国环境优美镇;2011年,内厝镇建成福建省级生态镇,并申报国家级生态镇,已通过专家组验收;2012年马巷镇、新店镇建成福建省级生态镇,并申报国家级生态镇,已通过专家组验收、公示、待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