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背山连海,重峦叠嶂的山脉为其筑起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西南两面环海,蜿蜒曲折的海岸线长75公里,形成一条蓝色的生命线……这些年,翔安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区为契机,走出了一条具有翔安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新路。
有人说,产业与生态,永远都是一对矛盾统一体。这话,在翔安,似乎成了一种例外——探寻这些年翔安的产业发展轨迹,生态的烙印清晰可见。
近年来,众多高科技、无污染产业在翔安迅猛发展的背后,实际上是翔安区秉持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调整、集中、做强”的产业发展方针。从2008年起,翔安所有新办工业项目一律进入工业园区统一管理,形成产业集群,促进公用设施产业化、污染治理统一化、土地利用集约化。他们全力支持火炬(翔安)产业区和翔安(综合)工业园区的发展,加速巷北、银鹭、市头、巷南、内厝等片区的开发建设,完善园区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同时对接市“百亿元产值企业培育计划”,着力推动区“百十亿”产业工程,并积极引进带动力强的龙头骨干项目,加强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招商,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
在这次前所未有的产业“大洗牌”中,不少传统产业都面临着不断被抬高的“环保槛”。翔安大力开展工业结构调整和化工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加大产能落后、污染重、能耗高、存在安全隐患和不符合发展规划的企业关停淘汰力度,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此外,翔安还实施清洁能源计划,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率先对两台燃油锅炉实行油改气,三荣陶瓷有限公司也启动煤改天然气建设,清洁能源使用正全面铺开。
现代高效农业和现代服务产业,也成了翔安生态型产业发展的两个关键词。从这里,人们已经注意到,这些年,翔安不断拓展“两头在翔、中间在外”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并抢抓海西现代服务业合作集聚区建设和厦漳泉同城化推进机遇,加快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环保工程加速推进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景更美。如今,一个个污水截流或处理设施,不断在翔安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提升改善九溪、东溪上游水质,区政府持续加大污水治理投入力度,建成翔安污水处理厂和银鹭污水处理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