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各区报道  >> 正文

翔安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3)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叶鹏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目前,翔安已累计投入各项资金4亿元,基本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今年翔安区的一项项新计划,共同指向的,也是民生热点问题。他们将继续实施收入倍增行动,推广转产就业试点经验,创新民生保障政策措施,推进新店、马巷转产就业基地建设,与此同时,实施办学条件提升工程、繁荣发展文体事业、推动翔安医院一期建设等一大批关系到百姓民生的社会项目,都已明确列入政府的工作计划。坚持民生优先,统筹社会事业,构筑社会保障安全网。事实还将证明,翔安区的所有努力,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提升全体人民的幸福指数。

  产业发展、新城建设、民生保障,在翔安,已经快速融入市委、市政府“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宏伟蓝图中。只要人们共同缔造,未来的翔安一定会更美。

  报告与赞歌

  ■本报记者 王元晖

  没有精美的封面,没有艳丽的插图,翻开它,只有淡淡的油墨清香。

  这一本本印着“政府工作报告”的会议材料,昨天在翔安的老百姓中争相传看。8138字,大部分是陈述句,形容词不多,口号式的表述也几乎消失了。

  在如今这个“读图”时代,在如今社会信息获取渠道正在被电子媒介攻陷的时代,这些白纸上密密麻麻的黑字,缘何能让人们耐心读完?因为,读文字,就是在读翔安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因为,看材料,就是在看自己未来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

  事实上,早在学生时代,我就专门以“政府工作报告”为对象写过一篇论文,当时经定量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国内的不少“政府工作报告”不是“报告”,而是“赞歌”。

  一般人是不喜欢读“赞歌”的,从这点上来说,翔安百姓手中的这份“政府工作报告”好不好,就明显有了答案。这是一份向代表、向人民“作报告”的“报告”,这是一份让数据说话、让事实发言的报告,这也是一份“戳进”普通群众心里头的报告。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本文导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