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
“不仅是珠绣,今年从事家政、裁缝、电子加工、皮带加工的农渔民越来越多。在家门口就业,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在大嶝岛街道双沪社区,今年40岁的许秀枝高兴地对记者说,这样既可以照顾家庭,又可以增加收入。
许秀枝说,从今年开始,许多姐妹没有外出打工,而是在家门口做珠绣,这是因为政府有补贴工资。“原来再怎么辛苦,一天也就挣20多元,现在是40元。上涨的工资一部分来自政府的直接补贴,另一部分是老板让利。”
原来,今年以来,翔安区因地制宜出台新措施,从事手工业的农渔民,每月可获得政府给予的工资额10%的补贴。此外,从事手工业的创业者带动30人以上就业的,一次性给予补贴3万元,带动70人以上就业的,给予补贴5万元。随着产量的提高,不少老板开始给工人加工资。
不仅如此,为了方便农渔民家门口就业,翔安还采取进企业调查用工需求、下农村了解求职意向的方式,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据统计,今年以来,翔安引进13家手工业加工企业,拓展了19个来料加工点,新增加1500多人从事手加工,目前全区从事手加工灵活就业已达7000人。
“以往通过举办招聘会等方式对接用工单位和求职者,效果不是很好。”翔安区就业中心负责人介绍说,“现在采取这些灵活就业的措施,今年初至今已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7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