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张天骄 摄)
台海网(微博)11月12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让时间回到10月19日,翔安的10岁生日。9点整,发令枪准时鸣响,以“美丽厦门、健康生活行动”为主题的翔安十年历程健步行活动拉开序幕,由区直机关、各镇(街)、驻翔高校和部分在翔企业组成的10个方阵,意气风发地朝着目的地大踏步迈进。
透过他们的铿锵脚步,人们不难看到翔安建区十年来体育事业的长足进步。这里有奥运健将戴小祥,有种类繁多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有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群众性体育团体,曾经体育事业几乎一片空白的翔安,多了一个标签——体育强区。
抢占阵地
体育基础设施数量攀升
有人说,要考察一个区域的体育发展水平,那里的体育基础设施数量才是客观标准。目前的翔安,建有翔安区人民体育场、236个农村篮球场、51个门球场,全区共有农民体育健身设施753处,体育设施人均面积由建区初期的0.89平方米提高至1.38 平方米。
计划在明年初投入使用的翔安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游泳馆,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用地面积上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一应俱全。
一个覆盖区、镇、村的三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格局,已经在翔安迅速成形。翔安区表示,在村居场地允许的情况下,明年将力争实现辖区各村居均配有常见体育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