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微博)10月31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记者 肖杰元 九溪,是翔安的母亲河。她从新圩大帽山上流出,如同一条白色的丝带划过这片广袤的土地。九溪沿岸,土地肥沃,草木繁茂,牛羊成群。而在九溪的入海口,平坦的土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的胡萝卜。这里,就是蔡厝。
作为翔安区人口最多的社区之一,数百年来,蔡厝居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这里是新店镇的人文宝库,这里是新店镇有名的“状元村”,每年都有数十名蔡厝学子踏进大学的殿堂;这里是新店有名的“医疗村”,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村里就建起了类似于如今“医疗保险”的医疗体系。在新店镇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今天,蔡厝社区也在社区两委和社区书记蔡达的带领下,创造属于自己的明天。
曾经的产盐大村
当下正值金秋十月,来到蔡厝,便被眼前一望无际的胡萝卜地所吸引。“现在居民基本都以种胡萝卜为主。”蔡达说。蔡达是蔡厝社区书记,今年46岁。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蔡厝人,蔡达对蔡厝有着很深厚的感情。
蔡厝有着6.7公里的海岸线,从古至今,蔡厝就是整个原同安县的产盐大村。从前,4000亩的盐田上堆满着一座座小盐山,如同皑皑的白雪一般。蔡厝的海盐既可工业用,也可食用。这些海盐每天都从蔡厝直接上船,运往当时的高崎码头,再由那里发往全国各地,甚至是周边国家。
蔡厝泥蛏驰名东南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为了配合退盐转渔的行动,那些原本在盐田工作的居民纷纷转产转业。许多人投身到了泥蛏的养殖之中。蔡厝自古就有小范围养殖泥蛏的传统。蔡厝的泥蛏个大、沙少,肉 质肥美,是泥蛏中的上品。经过村民们的努力,很快蔡厝泥蛏也树起了品牌,远近闻名。不过之后,由于南部新城的建设,许多泥蛏的养殖地被征走。于是,许多蔡厝居民又走上了赴外地养殖泥蛏的路子。如今,在浙江和广西的许多沿海地区,都活跃着蔡厝人的身影。他们与当地人合作,带去先进的泥蛏品种与养殖技术,蔡厝泥蛏,也就此成为了闻名东南的大招牌。
50年前就有“医保”
说到新店镇的医疗,就不得不提蔡厝。目前,蔡厝拥有包括乡村医生在内的医生上百人。无论是医生的数量、质量,还是医疗条件都位居新店镇的前列。
“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我们就利用集体的一些经费,对村民看病进行部分的优惠。”蔡达说。平日在其他地方看病要花上好几元甚至数十元,在蔡厝常常只要5角、1元就够了,多出的部分由集体支付,当地居民都戏称“咱们50年前就有医保了”。
现如今,蔡厝也将成为新店镇首批可以在社区卫生院使用医保卡的两个试点社区之一。从今往后,居民们看病就更加方便了。
齐心协力促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由于蔡厝社区目前规划的项目还比较少,如何更好地利用翔安区南部新城建设的契机,让社区更好地发展,成为目前摆在社区两委和蔡达面前的课题。
蔡达表示,现在社区里也会开展一系列的培训以及招聘活动,促进居民们更好的转产转业。“相信通过社区两委的努力,大家齐心协力,一定可以走上一条发展的道路。”蔡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