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翔安区深谙这个道理。因此,一场又一场的职业技能证书培训、企业订单式培训、创业技能培训在这里不断拉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翔安失地失海群众的培训补贴——该区除给予不低于600元的培训费补贴外,培训后在半年内实现就业的农渔民,还可领取培训期间每日117元的工资性、生活性补贴。
有人说,40岁至60岁,是一个人事业的鼎盛期。然而,陈雪莹和许许多多失海渔民一道,却遭遇了人生的尴尬。他们不能像年轻人那样重新开辟自己的就业天地,也无法像老年人那样领取社会保障金安度晚年。
46岁的陈雪莹,曾经靠打鱼为生的她,迎着第一缕朝阳,每天早早地来到离家只有三分钟路程的“永旋珠绣”手工作坊上班。作为翔安区大嶝失海渔民的一员,她和十六名与她有着同样境遇的姐妹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把晶莹剔透的珠链,雕琢在崭新的待售女装上——经过此前的培训,她们的身份,已经由农民、渔民,转化为技术娴熟的手工业工人。为了让本地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翔安区对从事家庭式手加工业的农渔民,按个人实际月领工资数的10%给予补助。
新的民生保障政策全方位保障民生,主要目的是要从原来的对农渔民“补血”转换成“造血”。就业、创业是最有效的“造血细胞”,所以加强技能培训、鼓励辖区内企业招用失地失海农渔民、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打造创业平台……“新鲜出炉”的民生保障政策可谓是翔安百姓一生的护航使者。
签个名字,参加养老保险,贷款利息政府掏;免费学技能,还有工资拿;每年千万,帮扶农渔民创业……最近这样的惠民好消息屡见报端,冲击着人们的神经。高达4亿元的翔安区保障和改善民生基金,为一个个民生项目的推进,铺就了笔直的大道。
民生之美,百姓之福!翔安的民生保障政策将如同一剂“镇痛剂”,极大地缓解翔安渔民、农民在转产转业中的阵痛。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人人就业,新政策为翔安发展勾勒了一幅业翔民安的蓝图。
美丽厦门的希望在海,翔安区临海的优势正逐渐显现。翔安发展势如虹。行走在翔安区,笔者深深感受到了一个大海宽阔的包容气度,一股奋勇向前的拼搏精神,一种尽情挥洒的创业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