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从乡村到国际
“新圩女合唱团”12月有望赴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展示独具闽南特色的文化魅力
文化是翔安的财富,民俗是翔安的优势,翔安区的魅力在闽南传统文化。富裕起来的新圩镇的农民,创造了三张金色的名片:汉子的拍胸舞、嫂子的合唱团和孩子的竖笛演出队,俗称“三子”文化,新圩镇的“三子”文化的崛起,令人拍手称奇,更发人深思。
新圩镇的金柄村,古老的闽南文化积淀比较深厚,农民曾经自发地组织过高甲戏剧团、铜管乐队、高跷队、腰鼓队、舞狮队等。
应当佩服翔安区委、区政府决策者敏锐的眼光,他们选择在该村组建拍胸舞队,很快就得到村民的积极响应和支持,100多位农民踊跃报名,其中有年逾古稀的老人,还有在小学念书的孩子。组建拍胸舞队的活动一开始,组建者就告诉这些热情的农民,此项活动没有任何报酬,纯粹是自娱自乐,人们欣然答应。最后挑选了30位农民组建起拍胸舞队。他们白天劳动,利用夜晚和农闲时节训练,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在充分保持拍胸舞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对舞蹈动作、配曲以及服装都进行了大胆而必要的改革。面貌一新的拍胸舞,古朴、粗犷、诙谐、幽默、热情奔放,当节奏明快响亮的拍胸声和雄浑高昂的吆喝声艺术地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所有观众的心灵都被强烈地震撼了。
这支农民拍胸舞队,终于从新圩的乡间走出,跳到中央电视台光华灿烂的舞台,并奇迹般地跳到第三届国际(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国际文化舞台上,那些来自世界各国的老外们,第一次看到闽南的拍胸舞,两眼放光,更是惊叹不已。
嫂子合唱团则是清一色的农家大嫂,平均年龄35岁。这些质朴的农家大嫂,刚开始的时候,绝大多数人不会识谱,更不懂现代歌唱的技巧了。但她们个个有一颗热爱音乐的心,有歌唱幸福新生活的强烈渴望,有对现代新文化、新艺术的美好憧憬和向往,在短短的时间内,她们在专业人员的耐心指导下,由56位农家大嫂组成的合唱团,以闽南语原生态的独特韵味和特殊风情,一路斩关夺隘,在2010年7月,居然唱进了世界合唱节的大舞台,一举捧回了民谣组的银奖桂冠。最近还传来“好声音”——2013年维也纳国际合唱节组委会向翔安发来邀请函,“新圩女合唱团”12月有望赴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如果成行,这将是厦门第一个登上世界最高艺术殿堂的合唱团体。这群来自翔安新圩的农家妇女,将走出国门,再次登上世界舞台,展示独具闽南特色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