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志愿者送法进社区。(洪永圳 摄)
台海网(微博)8月31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记者 王元晖 翔安记者站 林瑞声 蔡江沈 通讯员 郭珍)全国首批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省“五五”普法先进区……建区短短十年,回眸翔安的成长轨迹,一系列荣誉都打上了“法治”的印记。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赞叹。前两天,全省依法治省“三五”规划总结验收暨“六五”普法中期检查督导组来到翔安区,对这里依法治区及“六五”普法工作开展检查督导。“领导重视,贯彻落实到位;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富有特色的依法治理工作;运用普法工作服务中心,成效明显。”检查组的点评,又一次鼓舞着翔安区的广大法治工作者。
三个“率先”引人瞩目
2012年10月18日,全市深化“法律进机关”活动推进会在翔安区举办,在这场备受业内关注的会议上,翔安区“谁执法谁普法”的创新举措得到全面推广。
从起步最晚的经济弱区迈向发展最快的经济区域,翔安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能取得今天如此骄人的成绩,原因在哪里?不少人将其归功于普法机制的创新。“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率先通过效能监查的形式建立普法刚性机制;率先拥有专属的普法标识。”昨天上午,检查组的这番点评,就是对这些年翔安普法工作每一次努力的最大褒奖。
法律进机关,进单位,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今天不少人走进翔安,都会发现这里的法治无处不在。“增强十种意识,促进廉洁履职”书画征集展览,效廉建设文艺汇演,漫画案例读物《拍案说法》,“92580”送法律活动……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懂法、守法,甚至自发地参与到法治的宣传中。不仅如此,翔安“答嘴鼓”、“三句半”等文艺载体,也把法治理念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最基层的群众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