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微博)6月3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记者 陈佩珊 肖杰元)有“八闽机械第一村”之称的翔安吕塘社区,一度成为致富佳话。但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吕塘的机械经济受挫。机械经济何去何从的严峻问题摆在众人面前。发展相关产业,让吕塘成为机械“菜市场”,成了从业者当下的憧憬。
机械经济跌谷底
上世纪90年代末至2005年前后,吕塘的机械经济急剧攀升。“2003年春节,外出干活的机械车都开回来了。500多台挖掘机停满了整个社区,别提多壮观了。”就任吕塘社区支委的洪永鸿说,当时,就连村里20岁左右的小姑娘都会开挖掘机。
2008年前后,吕塘的机械经济开始下滑。洪永鸿说,机械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供大于求的场面让吕塘的机械车成群结队地返乡。把大量机械逼回吕塘的还有日渐攀升的油价。“挖掘机出去做工程,运输费用和机械作业的费用跟着油价上涨。”
不过,近几年,吕塘机械又渐有起色。“除了待售的挖掘机,目前正在作业的估计有三四百台。”洪永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