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各区报道  >> 正文

翔安马巷百年布店 诉说历史沧桑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叶鹏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微博)5月28日讯 (社区情报员 吴春明 海峡导报记者 叶鹏)在翔安马巷街87号,有一间百年历史的老布店——— 巷东布店。店主是一位87岁的老大爷,他叫陈企跑。18岁起,他就在布店卖布,见证了布店和时代的风雨变迁。

  布店位于一排有着欧式建筑风格的旧楼群,设在洋楼的一楼,没有招牌,只是用黑漆在墙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巷东布店”几个字,与隔壁店家的新式招牌形成鲜明对比。

  布店就是一部活历史。1950年前,这家店被称为“布行”,是陈老先生的叔叔经营的,而他那时就开始跟着叔叔卖布。1951年,公私合营,成立了马巷供销社,布店也正式成为“国营布店”。1955年,根据供销社安排,陈老先生去了马巷食品公司工作。1985年,陈老先生退休时就将店铺买下,并继续着卖布的老行当。

  说起马巷布店的变迁,陈老先生如数家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马巷共有21家布店,由于税收负担重,很多布店经营不好而纷纷关店,最后只剩下3家,这里面也包括了我家的布店。3家布店都集中在一条街上,大家自然而然地就把这条街称为‘卖布巷’,街道命名时也就采用了这个叫法。”

  老布店经历过沧桑岁月的洗礼,也见证了马巷、甚至厦门整个地区卖布行业的兴衰。陈老先生告诉导报记者,计划经济年代,买布都是凭着布票购买,一般按人头分配每人每年14尺布。如果年轻人到镇里结婚登记,每对新人还可以补贴20尺布。当时,很多家庭都有缝纫机,逢年过节,大家都会买布回家自己做衣服。一过节,布店的生意就非常火热,请四五个伙计都忙不过来。

  之后,由于布票、粮票、油票等的取消,布店的生意也渐渐黯淡。现在,越来越少人自己买布做衣服,老布店则面临着生存危机。

  仍在坚守的布店现在主要经营一些床上布料和农村红白喜事用的布料,前来买布的客人也寥寥无几,但陈企跑老人仍然坚持每天开店。“人老了,有个事情做比较好,可以活动下筋骨。而且很多老顾客都惦记着我和布店,不能让他们扑空。再说我跟它已经有感情了,不舍得丢弃”。

相关新闻
翔安拟新建两条城市次干路 预计于今年11月完成施工

台海网1月19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昨日,记者从市环保局网站获悉,翔安大道与324国道交叉口南侧地块拟新建一项市政配套工程――翔安黎安居住区周边市政配套一期工程。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含2条城市次干路、2条城市支路、1处排洪渠以及1座污水泵站等。该项目总投资为7971万元,预计于今年11月完成施工,目前正在进行环评受理公示。   根据公示文件,拟新建的2条城市次...

翔安首批纯电动公交上路 不少市民表示既舒适又环保

翔安投用一批纯电动公交车。   台海网1月17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昨日上午,翔安首批纯电动公交车上路啦!第一次在翔安体验纯电动公交车,不少市民表示既舒适又环保。   首批纯电动公交车将投放哪些路线?翔安公交公司副总经理洪清滨告诉记者,翔安首批纯电动公交车有25辆,车身...

一颗火龙果,活了一个村 ——厦门市翔安区以党建引领特色农业发展

台海网1月16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从厦门东部一个不起眼的小乡村,成长为厦门市最大的火龙果种植示范基地,每户农户一年增收上万元。厦门市翔安区大宅社区大宅村的蜕变,背后究竟有什么独特的能量?   大宅村拥有占地1200余亩的火龙果种植示范基地,年产值约3000万元,每年实现利润1000多万元,99%的村民加入了农业合作社,家家户户都有火龙果种植能手。在翔安区,与...

沈海高速翔安出口附近两辆货车发生追尾 一人不幸身亡

台海网1月15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车司机被死死卡在车里,随后消防、交警等部门赶到现场进行处置。   肇事的是一部蓝色小货车,被其追尾的则是一部厢式大货车。因为高速上车速较快,撞击瞬间,后车的驾驶室严重变形,后车司机被卡住。现场遍地都是撞击产生的碎片。   消防官兵用液压破拆器破拆开驾驶室,救出被困司机,急救人员随即上前检查,不过此时男子已没有生...

厦门翔安:村美民富风尚新

台海网1月14日讯 据光明日报报道   走进厦门翔安锄山村,村口到村中溪道路两侧栽种着100棵香樟树、50棵红花三角梅、8棵非洲茉莉花、3000株黄蝉,让人“眼花缭乱”。每天傍晚,总会有数十名呼吸了一整天清新空气自驾游的客人,提着从农户那里买来的菊花茶等农产品,恋恋不舍地离开海拔500多米的内厝镇锄山村。晚霞,映红了其身后一群农民的笑脸。   锄山村是厦门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