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微博)5月24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多雨的夏天让美丽的新圩古宅十八弯处处充满了绿意。踩着石阶,听着鸟鸣,闻着花香,这条千年古道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户外爱好者前来猎奇体验,并在那一级级古朴的石阶上,寻找前人走过的漫漫赶考路。
A
千百年间
商贾考生络绎于途
“古宅十八弯”位于翔安新圩古宅村的后壁山,它是一条以不规整的块石、卵石铺成,长约1公里左右的古山道,距今有近千年历史。
据《翔安区志》记载,十八弯是宋景定元年(1260年)时,一个叫郑祥化的人和僧人妙谦,为方便旅人往来,合力捐款修的,长800多丈,沿山坡蜿蜒盘曲而上,直达山巅云中雁,因途中共有18个弯,故名“十八弯”。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交通不是很便捷的时代,古宅十八弯是北同安通往泉州的必经之路,是盛极一时的交通要塞。在宋元明清时期,有“小官商”之称,经贸非常活跃。同时,它也是求取功名的考生参加科举的“终南捷径”。
史料记载,为赶考,同安县城东南片的生员一般走小盈岭那条驿道,北同安一片,包括现在同安城区、汀溪、莲花、新民的生员,多数走十八弯这条古道。
可以说,那一级一级蜿蜒直上的古朴石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左右着古同安的经济文化发展。它上面印满了宋元明清同安科举名人的足迹,还有商旅不绝的印记。正因为具备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1984年7月,十八弯古道被同安县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B
自然条件优越,古道曾有老虎盘踞
由于年代久远,且位于葱郁的深山中,古宅十八弯保留着不少人文景观,并流传着不少传说。
比如,在巍峨的大壁山脚下,也就是古宅十八弯的起点,有一座用石头搭起的小土地公庙。村中老人回忆,这座庙由来已久,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历史,不过大家都认为,既然老祖宗将庙设在这里,肯定是有原因的,可能是要保护当时的过路人平安,其中包括远离虎患。
这种猜测是有依据的。新圩北部地理气候条件非常好,生态环境优越,古宅一带群山绵延,动植物种类极为丰富。位于食物链顶端的老虎曾一度在此间出现,山上的密林和高大的茅草,成为老虎最钟爱的藏身之所。
村中老人说,他们曾听祖辈说过,以前老虎喜欢盘踞在十八弯古道旁边,袭击那些冒险走夜路的考生,有考生曾被老虎拖进过茅草中。自那以后,考生们再也不敢冒险赶夜路了,他们傍晚汇集古宅,在村中客栈过夜,然后养足精神,隔天爬山赶路。
据说,到上个世纪中叶,十八弯上还有老虎出没。
如今,考生和虎患都已随历史远去,但古宅十八弯的古道和山脚下的土地公庙依旧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不过,村民们没有忘记它,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村民们都会自发聚集在小庙前,求福保平安,赚大钱的村民,还会请个戏班子来这里搭棚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