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各区报道  >> 正文

这里的手工面线又Q又香 一根可拉32米长(2)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吴生林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A
  晾晒场面很壮观,像瀑布一样

  这是一个没有雨的中午,老黄的手工作坊门口的水泥地前晒满了面线,像瀑布一样,十分壮观。那一根根面线粗细一致,都在1毫米左右,又白又细,用手轻轻一拨,弹性十足。
  当天是阴天,且有点小风,老黄最喜欢这样的天气。他说,这种天气,虽然干得不是很快,但经过风干的面线很好吃。说罢,他加快晾晒速度,不停地将晾干的收进来,再将未干的拿出去。他老婆在一旁打下手,把晾干的面线头掰下来,留下中间最细最好吃的那一部分。
  别看老黄57岁了,腿脚仍非常利索,提面时都是一路小跑。一天下来,他至少要在院前院后来回穿梭个上百回合。这样的好身体,与他从事这行二十多年有关,因为每个环节都要手工,健康体魄也就练出来了。记者采访时,一名嫁到同安的金柄女子开车拐到老黄家,一下子就买了10斤面线,她说,这是同事托她买的,“老黄做的手工面线确实好吃,我们都吃一二十年了”。

B
  全程纯手工制作,发酵够久才够香

  听到老顾客的夸赞,老黄十分自豪,他说,他做的手工面线之所以好吃,是因为面粉一定要保证发酵时间,这样香味才会出来,也才会Q。
  老黄说,面线还是巴掌大的面团时,就要拿出来晒,大概要晒五六个小时,其间,隔半个小时就得把面团像蚊香一样盘起来,最后铺在一米多宽的筛子上。接下来开始甩面,把面团反复甩拉,最终甩成市面上看到的那种面线。
  老黄说,如果用机器,10分钟就可做出面线,效率虽然非常高,但面粉的香气根本出不来,味道也差多了,而且,干了后,面线容易掉屑或断掉。下锅煮时,因韧度不够,容易糊掉。而人工甩拉的面线,韧性非常好,如果把一根面线全部拉开,长度可以达到32米,且不容易折断。

C
  买面粉前滴水不沾,亲口验出好坏

  老黄说,要做出好的面线,除了手艺要精湛,面粉的品质也要好。每次去进面粉时,他都是自己去面粉厂挑选。
  如何从众多面粉中挑出中意的呢?老黄有窍门,他不需带任何鉴别仪器,只凭一张嘴。
  “我去时,他们请我喝茶,我都说先不喝,一会再来。”老黄颇为得意地向记者介绍秘诀,他验证面粉好坏,就是抓一小把面粉放在手心上,然后吐点唾沫搅拌,只要和出来的面粉有韧性,那就是好面粉。
  他解释,唾液中有盐份,它反映的是身体一天中最适宜的盐度值,用它和面粉搅拌,相当于在家里用水加盐和面。如果验前喝茶,就会破坏唾液中的盐份,会影响检测效果,所以他验面粉前,一定得滴水不沾。
  正因为对面粉品质严格把关,老黄做出来的面线才格外畅销。而且,他还为自己和儿子开辟了一条财路,那就是批发面粉。现在,新圩、同安一带的面线店,都从老黄那里拿面粉,大家都相信他的眼光。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本文导航
相关新闻
翔安拟新建两条城市次干路 预计于今年11月完成施工

台海网1月19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昨日,记者从市环保局网站获悉,翔安大道与324国道交叉口南侧地块拟新建一项市政配套工程――翔安黎安居住区周边市政配套一期工程。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含2条城市次干路、2条城市支路、1处排洪渠以及1座污水泵站等。该项目总投资为7971万元,预计于今年11月完成施工,目前正在进行环评受理公示。   根据公示文件,拟新建的2条城市次...

翔安首批纯电动公交上路 不少市民表示既舒适又环保

翔安投用一批纯电动公交车。   台海网1月17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昨日上午,翔安首批纯电动公交车上路啦!第一次在翔安体验纯电动公交车,不少市民表示既舒适又环保。   首批纯电动公交车将投放哪些路线?翔安公交公司副总经理洪清滨告诉记者,翔安首批纯电动公交车有25辆,车身...

一颗火龙果,活了一个村 ——厦门市翔安区以党建引领特色农业发展

台海网1月16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从厦门东部一个不起眼的小乡村,成长为厦门市最大的火龙果种植示范基地,每户农户一年增收上万元。厦门市翔安区大宅社区大宅村的蜕变,背后究竟有什么独特的能量?   大宅村拥有占地1200余亩的火龙果种植示范基地,年产值约3000万元,每年实现利润1000多万元,99%的村民加入了农业合作社,家家户户都有火龙果种植能手。在翔安区,与...

沈海高速翔安出口附近两辆货车发生追尾 一人不幸身亡

台海网1月15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车司机被死死卡在车里,随后消防、交警等部门赶到现场进行处置。   肇事的是一部蓝色小货车,被其追尾的则是一部厢式大货车。因为高速上车速较快,撞击瞬间,后车的驾驶室严重变形,后车司机被卡住。现场遍地都是撞击产生的碎片。   消防官兵用液压破拆器破拆开驾驶室,救出被困司机,急救人员随即上前检查,不过此时男子已没有生...

厦门翔安:村美民富风尚新

台海网1月14日讯 据光明日报报道   走进厦门翔安锄山村,村口到村中溪道路两侧栽种着100棵香樟树、50棵红花三角梅、8棵非洲茉莉花、3000株黄蝉,让人“眼花缭乱”。每天傍晚,总会有数十名呼吸了一整天清新空气自驾游的客人,提着从农户那里买来的菊花茶等农产品,恋恋不舍地离开海拔500多米的内厝镇锄山村。晚霞,映红了其身后一群农民的笑脸。   锄山村是厦门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