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产业基地加快崛起
一个企业、一座工业园区的发展势头,如何来衡量?有人说,最客观的标准就是它们的用电量。今年1至4月,翔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用电量达到29120.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6.29%。
与此同时,另一组数字更加值得关注,今年1—4月,翔安工业生产运行良好,全区18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259.3亿元,比增24.5%。
其中,光电产业已经成为翔安工业快速发展的“加速器”。1-4月,友达光电、冠捷科技、达运精密等三家企业产值近160.88亿元,多家企业产值较去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整个光电行业产值为200.57亿元,同比增长17.4%。
5家知名企业正式入驻翔安企业总部会馆,如意情集团开建全国单产最大的白金针菇栽培工厂,金草集团金线莲组培项目成功投产,天马微电子第5.5代TFT生产线全线打通……今年以来,为继续保持工业经济的增长势头,翔安区通过加强制度完善、融资对接、市场开拓等措施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抓重点破难题促跨越
破解征拆难题,力促项目落地建设,翔安一直在努力。
今年以来,翔安奥体中心、厦门第五医院、厦大附中(科技中学)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的配套道路正在全面推进,与此同时,翔安区镇村干部正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努力突破阻碍项目推进的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动工。
记者还了解到,从去年开始,翔安区调整和完善了区重大项目领导小组,成立了六个指挥部(管委会)和五个办事机构,区委常委和区级领导均挂钩到各指挥部(管委会)作为责任人进行协调和推动,促进各级领导真正沉到基层、全力推动工作落实。
让干部在重点项目一线锻炼成长。为此,翔安区还从机关单位中先后抽调200多名工作人员到各指挥部和镇街,真正让干部沉到基层、压到一线。在这种强烈的紧迫感之下,基层征地工作和项目推动力度明显加大。目前,在翔安区,比学赶超的氛围十分浓烈。
经济发展 回归民生
每个月,翔安区都会用“数字”来回眸经济发展历程。对于这个厦门最年轻的行政区的每一次进步来说,“数字”,无疑最具说服力。
然而,很多城市或者农村的居民,并不习惯从数字上验证自己生活的变化。他们更关心的,是周边的医疗设施能否得以健全,是子女的教育水平能否得以提高,是自己的创业环境能否得以改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翔安人,是幸福的。也正是在不久前,翔安结束了厦门东部无三级综合性医院的历史,出炉高层次教育人才公开招聘方案,同时在多重努力下正式入围省级“农民创业园”……
这样的改变,还在不断发生。种种民生举措,维系的是百姓心中的冷暖、脸上的阴晴。
每年财政4亿元的民生保障投入,让翔安区的“民生新十五条”,成为今年当地居民最爱读的小册子。其原因,还是在于人们对于自己生活变化的期许。
通过这些数字,翔安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的“逻辑关系”,已经清晰可见。这种回归,造福的是社会,赢得的是人心。
翔安记者站 林瑞声 蔡江沈 记者 王元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