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月4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工业园区的民房,一部分供不应求,租金逼近甚至超过岛内,另一部分却租不出去。同时,整个翔安区只有8条公交线路(含途经)进岛内,且收班太早,工人下班后出行困难。
作为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多园”最大的综合性园区,火炬(翔安)产业区自2007年初首家企业入驻以来,目前已有20平方公里,入驻81家规模以上企业,已经有5万多名员工在园区内工作生活。那么,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员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呢?在即将召开的厦门市两会上,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员会建议,明确定位马巷镇区、新店镇区以及厦大翔安—洋唐保障房片区为翔安区域内产业园区员工的生活配套区,让公寓离商业区更近。
[现状]
民房租赁“冰火两重天”
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员会在调研中发现,火炬(翔安)工业区周边有大量民房,但却是冰火两重天。拥有大量产业工人企业的周边民房,基本出租完,价格已逼近甚至超过岛内。同时,由于需求旺盛,违建房屋增多,原有民宅“长高长胖”现象普遍存在,使得政府整治打击违建极其困难并付出很大成本。不过,产业工人较少的企业以及有内设工人宿舍的企业周边,还剩余大量民房,且由于交通不便,这些村民的房屋基本出租不出去。
同时,整个翔安区只有8条公交线路(含途经)进岛内,而且线路都非常长。除1条线路运营到23:00外,绝大部分20:00以后就没车了。
[建议]
明确定位三大生活片区
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员会建议,应依靠现有生活商业基础,明确定位马巷镇区、新店镇区以及厦大翔安—洋唐保障房片区为翔安区域内产业园区员工的生活配套区。
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员会认为,这三个片区再加上原有的民房、公寓房,可以提供户型丰富的各类房产,形成低、中、高的房屋购买和租赁市场。加上原有的商业业态和氛围,特别是马巷和新店镇区比较繁华的、配套较为齐全的商业生活设施,只要将这些产业工人和企业中层人员向这三个片区引导,很快会聚拢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当人流达到一定的规模,商家便愿意入驻,各类配套也随之跟进,便会促进业态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另外,短期内最为有效的策略是增加公交线路、加密班次、延长运行时间,多增加产业园区与以上三个片区的区间公交线路和车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