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种时“娇滴滴”,收时“沉甸甸”
本报记者跟随海带种植户到“海上农场”,一睹罕见场景
夹苗 女工每天工作16小时 一天能赚三四百元
“快浇点水。”昨天,在大嶝阳塘沙滩上的一个简陋小棚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海水的味道。十几个村民穿着防水服,挤在棚里手脚麻利地干活。他们手上拿着一条条长达9米的绳子,以及一片片轻如落叶、黄褐色的海带苗。他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海带苗快速地夹在绳子的缝隙中。
“这些苗怕热,离水一会就很容易死。”苏崇兴对记者说,在他们眼中,海带苗犹如一个生长在温室里的小公主,“娇滴滴”的。为此,在下苗的整个过程中,“快”字无疑贯穿每个环节。
记者注意到,夹海带苗的都是女工,她们每人面前都放着扁担或者脸盆。夹苗之前,她们先把一片片海带苗,工工整整地放在扁担或脸盆的边缘,然后再拿起绳子,迅速地掰开,让海带苗的根部落入绳子的空隙中,手再松开,重新缠在一起的绳子便牢牢地“咬”住海带苗,5厘米绑一片,动作快速地重复着。记者一算,每根绳子大概绑了200多条。
苏崇兴透露,他请的女工都是霞浦老家的,她们在这不仅包吃包住,而且一天可以赚三四百元。技术员则更贵,月薪高达两三万元。不过他表示,工资看似非常高,但其实并没那么好赚。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她们每天从凌晨1点多开始绑海带苗,一直绑到傍晚五六点。
下种 必须等海水变凉 苗绳要绑沙袋沉下水
苏崇兴家的“海上农场”位于大嶝和金门海域之间,“农场”用泡沫和吊绳隔出来。今年,他种了五百多亩。
一抵达“农场”,三个人便开始干活,苏崇兴和另一个村民一人在船头,一人在船尾,把两头的吊绳拖起来放在船头。另一个村民则把海带苗绳拿出来,两端扔给他们,让他们绑在泡沫上面,而那村民则拿起一个小沙袋,绑在苗绳的最中间,随后抛进海里,三个人的动作都非常娴熟麻利。
据介绍,沙袋能让海带苗绳整条沉到海里,否则轻飘飘的苗绳浮在水面上,太阳一晒就干死了。
最终,13框海带苗绳,三人花了2个半小时下种完毕。可一天的工作还没完,他们还得再回去载一船过来,继续下种。
苏崇兴告诉记者,这个季节正是下种的最佳时节。不过,下种必须得在中午以后,因为午后海水逐渐变凉,这样下去一个晚上,海带苗就有一小段时间适应海水的温度,而如果早上去种,太阳变大海水温度升高,苗就会死掉。
因此,昨天中午11点半,匆忙吃完午饭的苏崇兴等男村民便开始起航。
收获 一苗绳的海带重达七八百斤 500亩海带要9米长货车运22趟
苏崇兴告诉记者,三个月后海带就可以收成了。到时,现在这一条条小海带,将长成每条三米长左右、又黑又厚的大海带,非常壮观,一条9米的苗绳上的海带就有七八百斤重,而这个都要靠人力将它从海里拖出来。
“现在算很轻松,那时候才叫真正的累。”苏崇兴说,为了把海带全都拖上来,他们要把苗绳剪断,一分为二,这样每条苗绳上的海带就变成三四百斤,比较好拖上船。
五百多亩的湿海带总重量将达近百万斤,晒干后有多重?苏崇兴笑着说他也没有概念,但是晒干后如果用9米长的大货车来载的话,大概要运22趟。据悉,这些大货车都是来自宁德霞浦的收购商,他们收走绝大部分海带,只有一小部分零售给大嶝的一些干货店。
记者 戴舒静 新闻助理 洪毅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