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2】
旅游配套
建成陆岛交通码头
打通水上通道
13.4平方公里的土地,25.15公里的海岸线——说起大嶝,绕不开的是这里的旅游业。透过每天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人潮,人们不难清晰地看到“大嶝游”这张厦门旅游的崭新名片。
今天,徜徉在已经开业的大嶝小镇内,一股股浓厚的台湾乡土气息迎面扑来。这里,不仅仅有各式各样的台湾手工艺品,有传递台湾原住民文化的旅游产品,还有大陆难得一见的闽台“红砖古厝”。事实上,大嶝小镇,正是人们熟知的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的华丽变身。据了解,大嶝小镇规划用地总面积8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5亿元,将分三期建设。千个品牌、万种商品、休闲式购物、海关特殊监管、厂商授权经营——由于有了这一系列诱人的“标签”,大嶝小镇显得越发光彩耀人。
“昔日战地黄花分外香,今朝英雄三岛迎嘉宾”,在大嶝小镇不远处的大嶝战地观光园,也是节假日游人的重要目的地。去年,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总投资约1500万元的战地观光园改扩建项目全面竣工,向国家4A级景区迈出坚实的一步。
多年来大嶝小嶝之间通航的尴尬历史,也因为大嶝小嶝新码头的完工而改写。工程总投资1275万元的大嶝小嶝陆岛交通码头目前已经建成,随着接下来大小嶝航道清淤工程的推进,今后的大小嶝有望翻开“全潮靠泊”的崭新篇章。旅游界人士称,水上通道被打通,大小嶝的旅游资源将与岛内融为一体,势必形成一个“大旅游”板块。
【关键词3】
民生保障
创造就业机会
改善居民生活
小渔村迈向现代化航空城,也带来了一个不可回避的民生难题。如何妥善解决那些被征地农民、退耕退养农渔民的生产生活出路,成了这些年大嶝街道工作的一项重中之重。
今年来,组织6期电瓶车培训,共有177人参加培训,现均已上岗就业;组织2期缝纫机培训,共有57人参加培训;组织游艇培训,共有20人参加培训,8人通过考试上岗就业;组织“1+1群”创业培训第三期培训班,34人参加培训;共举办招聘会40多场,转移就业322人……为了给更多的农民、渔民创造新生活,大嶝街道的努力从未间断。
王婴水昨日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将采取搭建临时建筑的方式,引进与商贸旅游相配套的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解决部分4050海域退养人员就业问题。此外,他们还将对红砖厝酒店、新大嶝酒店对面闲置地块及“八一围”回填地块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海鲜大排档,在提升海鲜一条街接待服务水平的同时为海域退养人员提供创业平台。
在大嶝街道干群的共同努力下,洗脚上岸的渔民们,或自主创业,或进厂打工,或从事第三产业,开始了崭新、美好的市民生活。
事实上,如今的大嶝,不仅仅百姓安居乐业,这里的文明祥和也为外界所向往。这些年,大嶝街道深化“平安大嶝”建设,加大“平安旅游”、“平安海域”、“平安校园”等创建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营造和谐温馨的社会环境。今年1月至10月份,大嶝街道便组织民兵预备役巡逻1350人次,将可能产生的任何一个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今天的大嶝,正用快速而稳健的步履,走向拥有多种城市功能的现代化新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