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1月30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记者 殷磊 通讯员 李文林)垃圾散发出的臭气要制造成高效的天然气,供千家万户烧火做饭,还能作为汽车的燃料。这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可这事明年6月就可望在厦门成为现实。昨日下午,东部固废填埋场填埋气收集综合利用项目举行签约仪式。该项目建成后,每天可以把2万立方米的垃圾填埋气体“加工”成1万立方米的精制天然气。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个项目的实施将成为市委、市政府践行十八大精神的又一生动例子,为“美丽厦门”的建设下新的注脚。记者了解到,这个环卫项目参照BOT方式,采用企业投资、建设、运营模式,既不需要财政投资建设,也不需要财政拨款运行。
昨日下午,市市政园林局授权厦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与最终投资人山东十方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签署该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山东十方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将投入1500余万元,按照国家最新的标准,有效地导排和收集利用东部固废垃圾填埋场的填埋气和渗滤液调节池气体。
位于翔安新圩的东部固废垃圾填埋场2009年12月投入运营,是我市唯一在运行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每天填埋垃圾约2000吨,占全市生活垃圾总量的70%以上。到今年10月,这个填埋场已经填埋垃圾近300万吨,填埋高度超过20米。对于产生的填埋气体,目前相关单位采取的办法是利用埋设在垃圾堆体中的管道进行收集,并集中燃烧。随着垃圾量的不断增多,填埋气体的产生量也持续增长,这样的处理方法已经越来越难以应付。该项目计划明年6月建成投产,届时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填埋气体对大气的污染,还可以将天然气产品输入居民天然气管网或作为车用燃料供给公交车与出租车,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据了解,利用垃圾填埋气体在我市并非首次。2009年年底我市建成东孚填埋气体发电厂,利用东孚垃圾填埋场封场后产生的填埋气体发电,年发电量达1600万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