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
“四早”举措减少经济损失
今年9月4日,执法人员巡查时发现村民黄某在自家的农田上违法建设地基,立即制止并开具《责令停止违法建设通知书》。执法人员告诉黄某,刚开始做地基,复耕的成本不是很大,等到建好房子后进行强制拆除,损失可就大了。可是苦口婆心的建议,并未得到黄某的接受。
为了彻底打消黄某的侥幸心理,中队队长吕佳阳带领黄某来到邻近的东寮树兜村的四块地基进行参观——看到这些规模较大的地基都未能避免强拆的结局,黄某终于打了“退堂鼓”。一起违建行为,就这样化解在萌芽状态。
这个事例形象地说明,当事人的违建规模越大,经济损失就越重,强拆也就越艰难。翔安城管教会当事人做好“减法”,早宣传、早发现、早说服、早制止,使城管执法更趋和谐。
乘法
乘势而为练就“火眼金睛”
路边用黑毡网拉成“围墙”,“围墙”内究竟在做什么?今年3月的一天,翔安执法局马巷中队执法队员巡查经过市头村时,发现的这一幕立即引起他们的警觉。过了几天,执法人员再次巡查路过,发现路边还散落着一些沙石材料。“一定有人在里面施工!”执法人员绕过黑毡网,最终揪出了一起无手续的违建行为。
纵使违法分子有“三十六变”,也难逃城管执法人员的“火眼金睛”。要练就这种本领,就要求他们学会“乘法”, 主动作为、敢于作为、善于作为,不断创造出攻坚克难的新招数。
最近,由翔安区执法局开办的“城管讲堂”正式开讲,在全市尚属首次;该局还组织执法交流、难题研讨、案卷展评、课题调研等岗位练兵活动,走出去、请进来。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提高队员们的执法能力。
与此同时,他们在区域管控上求“全”,分片包干负责区域管理;在宣传载体上求“快”,在全省率先建立“手机城管”;在治理顽疾上求“活”,建立“黑名单”,编发短信督促“钉子户”停止违法违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