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名片
提升民俗文化品牌
“山上阮厝后,年年花开红吱吱,山顶挽茶枝,山脚种果子……”激扬动听的闽南语歌声,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曾在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现场久久回荡。演唱者不是专业演员,而是一群来自新圩的农家妇女。
由于都带有“子”字,如今,“嫂子合唱团”,和“汉子拍胸舞”、“孩子乐器演奏队”一起,被人亲切地称作新圩的“三子”文化。它们,也成为新圩提升民俗文化品牌的三张名片。
2009年4月,56名从事种田、炸油条、卖面包等各种职业、平均年龄33岁的“嫂子”,组成了一支名为新圩女的“嫂子合唱团”, 她们热情、专注、执著地歌唱,先后获得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民谣组银奖、全国第七届“四进社区”文艺展演活动优秀节目以及首届华东六省一市新红歌大赛表演银奖和创作银奖等荣誉。
说到新圩,人们不得不提的是这里的“拍胸舞”。 据了解,新圩镇金柄村的汉子大多会跳拍胸舞,他们组建了一支50人的“汉子拍胸舞队”,年龄最大的有60多岁,最小的只有10岁。2009年,金柄“拍胸舞”被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很多人都不会忘记,今年春节在央视上大放异彩的“孩子竖笛演奏队”——演奏成员,全部来自古宅小学。值得一提的是,这所只有100多名学生的农村小学,竟有几十名学生会吹竖笛、葫芦丝。小小的竖笛演奏队,先后获得第十二届全国魅力校园春节联欢晚会金奖、第十届福建省音乐舞蹈节银奖、厦门市第十八届“鹭岛花朵”金奖。他们的笛声,清脆嘹亮,与新圩嫂的歌声、拍胸汉的笑声一道,把新圩千年古镇的民俗文化不断散发开去。
【相关新闻】
《幸福来敲门》
走进新圩
本报讯 (记者 王元晖 通讯员 洪丽敏)10月7日,第四届厦门广播电视受众节的配套节目《幸福来敲门》活动走进新圩小城镇,为那里的居民带来良好祝愿。
当天下午,厦门音乐广播主持人将《幸福来敲门》大礼盒送到了黄国平老人的手中。据了解,今年66岁的黄国平是新圩镇有名的理发师,他从14岁学会理发这门手艺,便开始为镇上的居民理发,至今已有50多年了。
本报记者 王元晖
翔安记者站 林瑞声 蔡江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