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发今年41岁,1993年退伍返乡,见过世面的他不想重复老一辈的生活,想做出一些改变,“但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是以种胡萝卜为主……”1997年,热心村里事业的他当选书记,带领村民干点什么的愿望越发强烈。
2000年,机遇来了。一位台商来厦门考察,发现大宅村很适合种火龙果,便租用了一些地,不过许多村民对这种水果不了解,因此还是“你种你的火龙果,我种我的胡萝卜”。三年后,台湾人的火龙果开始收获了,“一打听,一亩地竟然能赚近万元,我当时嘴巴都张得大大的——— 如果村民自己种,效益肯定比租出去更好”。于是,2004年开始,陈金发发动村民自己种———村民不懂技术,他就用自己的地搭个台子,请专家定期辅导;村民担心销路,他又组织大家成立经济合作社,“我把当兵时攻克难关的本事全拿出来了,困难一个一个被克服……”
就这样,到今年,大宅村火龙果种植面积达到600亩,一亩地的平均收入达1.5万元,成了厦门最大的火龙果种植基地,不仅省内畅销,还卖到汕头去,大宅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火龙果村”。“以前许多村民碰在一起会打麻将、赌博什么的,现在一有机会就切磋种植火龙果的技术……火龙果不仅让我们变富裕,也更文明了。”一位村民说。
每年7月—11月,处于不同生长期的火龙果把大宅村的田野打扮成花园,吸引了许多来休闲度假的人。“这几天,我几乎每天都要接待几批游客,告诉他们哪些火龙果可以摘,哪些还要等些日子……”10月3日,导报记者采访时,陈金发自豪地说。
带领大家种火龙果,陈金发让村民的日子“火”起来,村民感激他,连续5届选他当书记,而陈金发也继续用努力回报村民的支持:“目前正在联系,准备把村里的火龙果出口到俄罗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