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
呵护古城 建好新城
很多人说,翔安的开发建设,就像是在白纸上描绘蓝图。但是,马巷除外。
这个地方,明代中期就已是“人居稠密,商贾辐辏”。然而今天,在汹涌澎湃的城市化浪潮冲击下,千年古镇的发展瓶颈也在一点点地暴露——城区破旧、道路狭小、现代商业融入缓慢。
古镇的改造,已经被推上日程。不过,马巷的决策层也清晰地意识到一点:大型推土机在推掉破旧房屋的同时,也可能推掉当地千百年来积累起来的宝贵文化。
我们看到,如今,周边的新城建设如火如荼,而老镇区的人们依旧过着他们的“慢生活”。建设一座新城容易,但是恢复一种文化却很难。种种迹象表明,在历史古城与现代新城的天平上,马巷人在历史古城这头加注了更多的砝码。
其实,保护历史与建设新城并不矛盾,马巷的决策层“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马巷新城建设的新路子。他们的做法令人叫好。
旧城改造,是当前很多城市都会遇到的难题。当然,地域不同,每个地方的解题方法也不尽相同。我们只有秉持极端谨慎的态度,呵护好身边的历史和文化,才不至于在城市发展史上留下败笔。
【群众寄语】
●马巷镇党政办副主任吴明昊:2007年从江西来马巷工作,马巷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作为新时期马巷建设者的一员,我感到很自豪,也感到肩上责任重大。今后,我将真正扎根在这里,继续为马巷的发展奉献青春。
●马巷派出所教导员黄水盼:毕业到现在,我在马巷派出所已工作了近20个年头。马巷镇20年来的风雨历程,特别是近两年日新月异的变化,我都一一看在眼里。为马巷的科学发展保驾护航,我会一直努力。
●巷东路五美食杂店负责人何晓丽:马巷发展了,人气更旺了。但是,老镇区街道狭小,车一多就会造成拥堵,给沿街商家的生意带来困扰。希望相关部门从整治交通入手,让千年古城更有魅力。
本版文/本报记者 王元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