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巷人的慢生活。(张天骄 摄)
供奉池王爷的马巷元威殿。
蔡清发(右)向本报记者介绍发展思路。(蔡江沈 摄)
镇上的城隍庙。(朱毅力 摄)
【核心提示】
台海网9月20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昨天傍晚,翔安马巷,白日的亮光一点点退去,但陆续点亮的霓虹灯,让纵横交错的街巷,依然如白天般繁华。如果不是那株著名的500岁古榕树的提醒,很多路过的“外人”甚至会误以为这里就是厦门岛内中心城区的繁华夜市。
多少年来,古榕树作为翔安区马巷镇“天然地标”的地位,从来都没有被撼动。尽管两年前的一次台风让它遭受重创,但它今天依旧挺拔。这棵被当地人视作“灵物”的榕木,见证的是千年古镇一路走来的脚步。
大开发大建设的春风,如今早已吹进马巷镇古朴的街市。在席卷而来的城市化浪潮中,旧的城区,酝酿着前所未有的蜕变,曾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开始改变他们的生活轨迹。
【马巷镇】
马巷别称“舫山”,因其地形如船,故名。马巷地处厦漳泉闽南金三角腹地,扼泉厦交通之咽喉,东临内厝镇,北接新圩镇和同安区洪塘镇,南与新店镇为邻,西南面海,面积66.87平方公里。
马巷现辖有琼头、陈新、井头等35个社区、99个自然村。
现状:外来人口涌进古老镇区
车水马龙,人潮涌动。很多翔安人说,在翔安区,真正能用这八个字形容的,只能是马巷镇。
马巷镇在翔安区各镇街中的面积并不算大,但却汇聚了翔安区9万多的户籍人口——这个全区人口最密集的镇,托起了翔安最繁华的商圈。在巷西路开了12年杂货店的罗先生这两年敏锐地注意到了一个现象:操着外地口音,来店里买东西的客人明显多了。
罗先生眼中的这种变化,体现在了翔安区新近出炉的一份统计报告中。这份报告显示,目前马巷镇的外来人口达10万之多,首次超过户籍人口,现在该镇的总人口已近20万。
变化的背后,实际上是近年来马巷镇周边翔安工业园区的崛起。现在的古镇,已经悄然告别了男耕女织的时代,而开始被打上“工业强镇”的标签。记者了解到,现在马巷已形成18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其中火炬(翔安)产业区的绝大部分就扎根在这里。
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每走几步就能遇到一个“外地人”。有人开玩笑说,这两年,纷至沓来的外来人口,带来了各自的文化,现在的马巷,已不是“马巷人的马巷”,而是“全国人民的马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