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旁话家常
这里的世界很宁静
“双圈井”,一口保留了百年的老井,尽管出水百年,但井水依旧充盈和甘甜,至今仍哺育着周围数十住户,并维系着大家的感情。
“双圈井”在马巷街旁边的古巷里,这里充满着浓浓的时代气息。商业街上,近百家卖衣服的店铺沿街而建,各种闽南传统小吃摊依街而摆,街上人流络绎不绝,到处散发着浓郁的商业气息。然而,绕开熙熙攘攘的老街,从富有文化底蕴的书院路,钻进观音宫旁边的卖布巷(又名市场巷),再穿进一条名为三恒巷的老巷子里,那口“双圈井”就跃然于目。
老井旁的世界十分宁静,地上只有已踩得发亮的青石板路,还有那一栋栋紧挨着的传统闽南老厝,以及坐在古厝门口抱着孙子消磨时间的阿嬷。时间仿佛在那一刻停止,外界的繁华和快节奏生活都与之无关。
仔细一看,老井的井口果然与众不同,它有两个井口,井口约三十厘米,只容得下一个普通的小水桶。井里水波荡漾,井水充盈,水位距离井口只有不到一米五,肉眼清晰可见。
“你要洗菜啊,哟,你们家每天都买肉啊。”“是啊,我老公每天都要肉才能吃得下饭。”傍晚5点左右,老井周围的宁静被一句句非常生活化的问候声打破,一个湖南籍的阿嬷捧着一篮子菜,拎着一个小水桶走到井边。而与她对话的,是那个抱着孙子、一口“地瓜腔”的闽南阿嬷。
“这口井水非常清凉,也很干净。”湖南籍阿嬷一边聊天,一边将小水桶泡到井里打水,清澈清凉的井水浸洗着白菜和青椒,叶子看上去都青翠欲滴。
旁边一位80岁多岁的老先生说,这口老井大概是在清朝年间挖掘的,两个井口可能是为了方便打水而设。他感慨,这口井真的很“灵”,这么多年过去了,水一直还很多,而且还适宜饮用。而距离这井不到100米的另一口井,水质却很差。
路线:乘坐750(梧村车站-马巷)到马巷车站下车,往回走到马巷工商所路口,径直沿着书院路走100米左右,右边为舫山书院,左边为马巷公园广场,广场左侧即是观音宫。而观音宫门口的小路则为卖布巷(市场巷),往右走到尽头再往左转五六米,右拐再走10米,左转即进入三恒巷,径直走100米即双圈井。
文/图 记者 戴舒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