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将出现三甲医院
38岁的大嶝东埕社区渔民蔡金钗这几天有些忙,因为在翔安区有关部门的组织下,他和其他24名退养渔民一道,成为大嶝首期观光车司机培训班的学员。本月16日启动的此次观光车驾照培训,让告别渔具的他们,又重新走上了一条崭新的再就业之路。
“翔安区委、区政府将毫不动摇地秉持‘为民谋发展’的理念,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翔安区区长陈飞铭这样说。确实,在一连串亮丽的发展数字背后,翔安清晰地认识到,“数字”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体现在民生。
特别是在百姓关注的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新的变化不断发生。
第五医院,一家面向翔安居民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将很快从人们的憧憬变为现实。它规划床位1500张,直接对接翔安新城核心区、文教区——这意味着,不远的将来,翔安人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服务。与此同时,总投资2亿元的同民医院提升三乙改造工程正在加快推进,曾经困扰当地居民的“就医难”正在成为历史。
同样受到居民关注的,是今天一大批优质教育资源在翔安的落地、生根。厦大翔安校区9月将迎来上万名新生入学,双十中学翔安分校、华幼翔安分园的合作办学已彰显成效,厦门外国语学校翔安附属学校挂牌成立,文教园二期动工兴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实验学校等项目启动扩建……所有这些,都让长期感叹“就学难”的翔安居民脸上堆满笑容。
将目光移向农村,今年,翔安区还将完成5个市级新村重点村和4个老区山区重点村的建设,包括铺设村庄道路、排水排污沟管等,他们的目标,是让农村的环境卫生像城市那样干净整洁。
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摊开《翔安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计划》,另一个数字同样醒目——2012年,翔安对民生项目的投入,金额将高达8.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