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纷纷落户翔安。
【核心提示】
台海网6月19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今天的翔安,时刻都在书写奇迹,而两岸科技转化成果的工业,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笔,它决定着翔安区域生产力的核心水平,影响着翔安区的历史走向及居民的幸福指数。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翔安区委、区政府提升执行力,紧抓科技成果转化与落地生根,取得了阶段成果。
昨天,翔安区参加在福州举办的第十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有6家企业科技成果展品参展,4个项目签约。跟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翔安区参展企业踊跃,前期准备工作到位,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
记者昨日还从翔安区发改局获悉,目前翔安已成为科技成果转化新高地——翔安各工业园区已完成开发面积逾20平方公里,友达光电等700多家企业入驻,其中500多家企业已投产。
产业聚集效应 彰显投资环境
筑巢引凤、亲商扶商,一些大项目纷纷落户翔安。例如,已经投产的厦门友达光电、宸鸿科技、冠捷显示、乐捷显示等一批高科技企业;还有即将投产的天马国内第一条、全球第二条第5.5代低温多晶硅TFT-LCD生产线项目,以及最近开建的如意情集团日产80吨的国内最大的金针菇生产线。
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正选择在翔安落地。在福州举办的第十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翔安区6家企业的科技成果抱团参展,格外引人注目。有4个项目签约落户翔安,它们是:金线莲纳米机能性饮品及含片研究开发项目、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翔安园区、新能源电动汽车产品技术合作项目、废弃玻璃(多硅)资源化再生利用生产轻质硅晶石等。
翔安已成为海峡两岸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高地。许多行业领军企业纷纷选择翔安这块热土,产业聚集效应因产业链的延伸进一步放大,也使当地良好的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彰显。
提升服务效率 提速项目对接
大项目、新项目在短时间内纷至沓来,与翔安区各部门服务效率的提升密不可分。例如,今年4月翔安区发改局、经贸科技局组织辖区部分企业代表,赴京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及北京化工大学专家开展产学研对接。在参观了高校所属“中试”基地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后,院企就污水处理厂污泥制作超轻骨料技术及对环境安全性的配套研究、混凝土抗震防水标准、厨房垃圾利用制造燃气技术及贡香行业中的制香用膨化材料研究、自动化连续加香设备生产等深入探讨,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按市里计划,今年翔安区的对接项目任务只有20项,但却成功对接成果转化项目22项,并于5月份提前完成项目对接任务。其中推介“金线莲纳米口含片研究开发项目”、“废弃玻璃(多硅)资源化再生利用生产轻质硅晶石”等8个优秀项目,推荐“微型二极管引线框架产业化”、“ 精加工即食坛紫菜酥产业化”等4个优秀成果转化项目。
翔安区发改局廖锦水局长介绍,这些项目是经过反复征集、筛选,并经市组委会确认的。代表翔安区科技成果展品参展本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的企业有:福建省金草生物集团有限公司的“金线莲原草干品”;厦门舫昌实业有限公司的“无烟、无尘、微尘香”;厦门和佳乐卫浴有限公司的“环保卫浴节水装置”;厦门中致胜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环保陶粒保温砖”;厦门金利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无噪音无粉尘“磁砖切割机”;好利来(中国)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电路保护器”。
文/图 本报记者 林森泉
翔安记者站 林瑞声 谢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