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6月9日讯 据厦门日报8日报道(记者 陈瑛 通讯员 蔡建东)今年初翔安区启动了“午膳生膳食营养补助与寄宿生生活补助”惠民政策,让“天底下真的有白吃的午餐”成了现实。新圩中学抓住这一有利契机,根据学校实际,探索出一条既让孩子吃饱吃好,又吃出文明,吃出健康的好做法。
昨天记者走进新圩中学的餐厅,耳边响起的是感恩和爱惜粮物的音乐声,一条条清新淡雅的标语跃然墙上。200多平的餐厅有300多名师生就餐,买菜、打汤、舀饭,井然有序,一点都不显得急促和喧哗。此外,食堂坚决不用一次性餐盒,食堂免费为孩子赠送饭盒,用完餐后,孩子自己清洗碗筷,擦洗桌椅。每个学生。他们明白“吃下去的是食物,倒下去就成了垃圾。”因此要求自己吃多少打多少,尽量做到“0厨余”。
文明的就餐习惯促进了良好校风的形成。更可喜的是,孩子们还把这里文明、健康的习惯带回家里,影响家庭。学生家长黄珍香告诉记者,现在孩子回家会比较勤劳,也会帮忙做一些家务事,洗衣洗碗洗地板,有时候做饭时还让家长米要放刚好,不要浪费。
据了解,新圩中学创办于1959年,是一首翔安区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偏远乡村中学,学校注重德育素质教育,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现有17个教学班,学生654人,目前在学校就餐的学生有近四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