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台海网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翔安区内厝镇昨日交出一份满意答卷。该镇用一个月时间,做细做实工作、提高行政效率,一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征地一千亩。这又是翔安区委、区政府提升执行力,追求行政效率,服务新跨越的一个新亮点。
昨日,翔安区内厝镇的新垵村、前垵村迎来历史性的一天。15台装载机的轰鸣声,打破了两个村庄1000亩田野的宁静,翔安工业园区内厝片区的地表清理工作,从该片区前垵、蔡宅两个地点同时正式开始。
截至昨日下午6点,该片区共“清表”1000亩。该片区工业园总规划面积约6.6平方公里。此次先行启动的A地块面积约1000亩,已全部完成“清表”,形成规模开发的格局,为未来该片区快速开发和企业的入驻奠定基础。
这不但意味着厦门东大门与泉州水头接壤的这两个村庄正式开始蜕变,而且意味着千百年来处于“风头水尾”的这片田地,将承接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
新垵村、前垵村位于小盈岭下,总人口5000人,324国道、沈海高速等交通要道穿越其间。20年前,这里诞生一家比较大的陶瓷厂,其后也陆续有鞋厂、小石材厂零星落户,但工业规模一直不大。这里青山绿水、环境优美,但发展相对滞后。
在征地现场,内厝镇党委书记沈金德告诉记者,按照翔安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这里将在3年内见规模见成效,政府也给当地村民预留下发展用地,同时各种保障措施以及善后工作也在快速跟进。正在建设中的连接岛外四个区和漳州、泉州的城际快速路,以及未来机场快速路都跟这里相连。
据悉,早在6年前,这里开始部分征地,有的村民已经拿到征地款,但动与不动,要规划什么项目,一直在论证和思考中。而村民照样种植旱地作物。在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厦漳泉同城化、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大背景下,一个月前,翔安区委、区政府决定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双轮驱动”的步伐,决定让这里展翅起飞。于是内厝镇党委、政府以及新垵村、前垵村“两委”日夜加班,围绕完成征地1000亩的目标,进村入户解决遗留问题,将工作做细做实。向村民发放征地款、青苗补偿款以及其他地上物赔偿款,做到不遗落。终于在29天的时间内,提前完成征地1000亩的任务,提前交地。
“清表”结束后,新垵村、前垵村的村干部对记者说,村民们期待工业园区尽快建立起来,尽快产生效益。
本报记者 林森泉 通讯员 林瑞声 蔡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