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
商会已拥有近200个会员企业
今年3月,新圩入选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以来,“新”被提升为动词,“圩”迈开推陈出新、改革创新的新步伐。在这片沃土诞生,在这片沃土成长的新圩镇商会,五年来,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积极助力新圩镇走向新经济加新文化、打造新形象的新时期。
五年前商会换届时,来的都是本土企业家,人数少,规模小。但每个人都怀有合作发展、服务新圩的良好愿望。五年的摸爬滚打,这支队伍创造出惊人业绩,为新圩镇财政收入做出巨大贡献。当然这些贡献离不开新圩镇政府的大力支持,领导层的开放性政策和多部门多方位的扶持,是商会扩大规模、创新发展最坚实的后盾。如今的新圩镇商会已拥有近200个会员企业,吸引了很多外来资本。
在会员看来,商会是实打实构建服务、发展、交流、活动的平台,是为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创造条件的坚实后盾。同时,商会还充当起“商业红娘”的角色,在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穿针引线”。仅是第三届全员大会现场,就有来自中国银行厦门分行、厦门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厦门分行的代表,签订了金额高达24亿元人民币的授信。
企业强,则新圩强;新圩兴,则企业兴。新圩镇商会自创建以来,就将最基本功能定位在“纽带”。通过商会健康发展,实现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与交流。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银鹭集团从5万元起家,到如今年产值超过100个亿。逐步发展起来的银鹭集团,也投入大量资金,改造其所在的新圩马塘村。如今,这里别墅林立,鸟语花香,宽带、水管电线、无线入户,吸纳周围村镇富余劳动力8000多人就业,被誉为“厦门第一村”。
新文化:
积极响应打造“非遗主题公园”
全国名为“新圩”的小镇有14个,唯独翔安新圩出了名,因为它有不止一张经济名片,更有“汉子、嫂子、孩子”三个区域特色的闽南文化精品。今年春节期间,新圩“三子文化”频频亮相央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借着新圩升格为国家级小城镇试点的东风,这里的文化也有了“走出去”的可能。新圩镇商会应时而动,积极呼吁打造“非遗主题公园”的建议。新圩镇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于小城镇建设中规划出闽台非遗文化主题公园和非遗博物馆。它们将成为两岸同胞交流闽南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侨乡”新圩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平台。
看得见的古镇,让侨胞切身感受家乡文化,而一本《新圩志》或许可以弥补看不见的历史。换届大会上首发的这本地方志,以其丰富的内容成为了解新圩的百科全书。这份满是历史风尘的七斤重厚礼,得来不易。编者历时五年,搜罗整理档案资料,精心复原和甄选,多方问询与核对,几易其稿才使之面世。它开创了我市为“镇”立传的先河,也让这座小镇厚重的“史诗”,第一次如此具象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除了积极推动新圩城镇的文化建设,商会自身也在2008年创办了反映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展现新圩企业形象的综合性刊物,刊名就叫做《新圩镇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