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5月5日讯 (海峡导报通讯员 蔡建东 张天骄)过去在翔安区,每年都有数次“封建日”活动,一到那时,家家户户都要烧香拜佛,大吃大喝,在攀比风的作用下,有些人“打肿脸充胖子”,宁穷一年,不穷一天,许多村民被搞得苦不堪言,而如今在大嶝的山头社区,这样的风俗已不见了,取而代之是的科技卫生文体法律宣传活动,风风火火的场面既让村民们改变了陋习,又让群众增长了知识,这种形式的民俗日活动日渐得到了村民的认可与欢迎。
五一期间,记者来到位于大嶝街道的山头社区,小小的礼堂里挤满了来参加活动的群众,这里正在进行一场由翔安区纪委,法院,文明办等部门联合举办的宣传活动,热情的山头社区居民们积极的参加知识抢答,区法院刚刚挂起来的有关法律知识的迷面,没一会儿就被兴致勃勃的居民们揭下了,这样的场面取代了以往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大肆宴请宾朋好友的现象。在过去每次“民俗日”,每户农家多者花几千元,少者五六百元,给农家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而自从开展移风易俗和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以来,农村文明新风进一步得到了弘扬。
山头社区居民郑淑贤介绍说,以前老人会用这个民俗日唱大戏,唱大戏要花好多钱,群众又不喜欢看,现在把民俗日宴请改成法律进社区,教育村民学法,懂法,用法。
据了解,“民俗日”宴请,群众早已苦不堪言。翔安区委、区政府果断提出废除,通过各级广泛发动和深入细致做工作,对各村采取“各个击破”策略,到目前为止,全区已有5个镇1个农场的222个自然村(社区)废除了“民俗日”宴请活动,约占总数的62%。以往有“民俗日”宴请习俗的村,基本上都得到了废除。村民们都说,废除“民俗日”宴请,是一件大好事、大实事,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抓生产、搞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