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枚印章里刻着佛教《心经》,字数多达260个。
台海网5月3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马巷镇后滨社区的篆刻师傅李建成,爱上篆刻已经10个年头了,至今已刻了几千枚印章。最近他花费3个多月的时间篆刻一枚印面有12.3厘米见方的硕大印章,印面上密密麻麻刻了260个字。印章刚完工,就受到收藏家的青睐,被提前预订。
这枚大印章,刻有260个字
“这是我10年来刻出的最大的一枚印章。”爱好篆刻的李建成耗时3个月完成了眼前这方硕大的印章,拿在手中沉甸甸的,足有6斤多重。李建成现在是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翔安文联会员,也是同安书协、翔安书协会员,还是同安金色年华文化艺术培训中心的特聘教师。
李建成所说的这枚最大的印章,印面是12.3厘米×12.3厘米,高为6厘米。在这枚印章上,他刻了佛教《心经》,字数多达260个。李建成为了挑选这枚印章的石材,花了不少时间和金钱。“无砂、无粒、无杂质的石材本身就不好找,要挑选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石材更是难上加难。”李建成说,“找这枚印章的章料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在之前已经买了五枚章料,可是买回来才发现根本无法动刀。”在房间的角落里,记者看到李建成抛弃的五方章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年底,他终于找到了一块无砂、无粒、无杂质的浙江仙居石作为印章的原料。他先将石材用砂纸打磨光滑,之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构思印面设计。在有限的印面空间里,篆刻260个字的经文是需要一定时间来设计的,印面的字体大小要均衡一致,疏密程度要适中。
在构思完成后,李建成将印面设计成竖的12排,每排有二三十个字,每个字的宽度都在1厘米左右。印稿写好之后,他反复上稿三四次,之后才开始篆刻印面和印框。他一有空就刻,最多时一天可以刻二三十个字。“这是小篆细朱文,字体笔画比较细,但要求匀称,疏密有度,与整个印面协调一致。”
这枚260字的印章刻好后,受到一位藏家的喜爱,已经与李建成达成收藏协议。
近视度数增加300多度
“我从小就很喜欢写字,看到别人写完字之后,都会用印章钤印,我也想那么做,可是却没有自己的印章。”李建成说,“于是我买了章料,自制刻刀动手刻印,自学篆刻。”
第一次篆刻,李建成买了一块便宜的青田石,因为没有接受篆刻方面的专业训练,第一次刻出的印章可以说完全不成模样。但是热爱写字和篆刻的李建成,自己买了许多有关书法和篆刻的书籍回来学习、研究。
篆刻是一个细腻活,按李建成的话说,就是“考验人的耐心,要耐得住寂寞”。他坚持学习篆刻已经10个年头了,刻出的印章有几千枚。篆刻时要很仔细地盯着章料上的已经上好的稿子,这很伤眼睛,近视度数增加了300多度。他的大拇指上也起了厚厚的老茧。
篆刻需要用无砂、无粒、无杂质的章料,才能更好地展现篆刻者的功力,所以篆刻不仅要刻得好,石头的好坏也是至关重要的。在选材的过程中,李建成就吃了不少亏,“在选材上也是交了很多学费啊!”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所以他很少去章料的原产地购置章料,都是在网上挑选材料,而网上只能通过照片和卖家的介绍来判断石材的好坏,因此很多章料买回来后才发现不是有杂质就是有裂痕。
作品出国受赞赏
李建成说:“篆刻使我远离了无谓的烦恼,给我带来了其乐无穷的享受。”李建成在网络上交了一些热爱书法和篆刻的网友,一起探讨书法与篆刻的精髓。慢慢地,李建成的篆刻作品在圈里小有名气。来自河南、辽宁、浙江、台湾等地的书法界网友都向他订购印章。
李建成篆刻的印章还走进了美国。李建成笑着说,一位好朋友准备出国,他想给美国的朋友带些特别的、有意义的礼物,想来想去,感觉印章最能代表中国文化。于是,李建成花了两三天的时间,用寿山石做石材,以篆书为字体,在8个3厘米左右的印面上篆刻了一些成语。没想到这些印章到美国后,也受到其他外国朋友的赞赏和喜爱。
文/图 记者 陈满意 实习生 胡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