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3月23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记者 王元晖 翔安记者站 林瑞声 蔡江沈)曾经这里土地贫瘠,万物待兴;现在这里道路纵横,生机涌动。抓项目、促招商、惠民生,如今的翔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恢弘气势,书写跨越发展的壮美篇章。
随着翔安区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管理标准要求的提高,该区执法局主动作为、敢于作为,坚持“三早一快”的做法,查处违法违章行为取得了初步成效。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翔安区执法局坚持探索实践“四个执法”模式,在服务新区跨越发展的大局中,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只要重点项目一立项,翔安区执法人员就提前介入、预防执法。(朱毅力 摄)
深入一线 贴近执法
项目开发到哪里,执法就跟进到哪里。情况也许会变,但是翔安区执法局历任领导班子坚守的这一指导思想,却始终没有改变。
据了解,这些年来,只要重点项目一立项,翔安区执法人员就提前介入、预防执法,安排驻村组队员,协同区、镇工作组早出晚归、跟班作业,做好征拆对象的思想工作。他们还在项目建设过程跟进执法,建立重点项目值勤点,发放联系卡,及时巡查、制止和打击抢建、抢种、抢养行为。项目竣工投产后,长效执法,建立巡查网络,实行重点监控。从重点项目立项、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全过程跟进执法,走出了一条“未建先管、边建边管、建后严管”的保障路子。
据不完全统计,建区以来,翔安区执法局先后投入5万多人次贴近执法、跟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为创造27天保质保量、又快又好完成涉及5个行政村、近10个自然村、征地4500多亩的“翔安速度”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联系群众 服务执法
在翔安区,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翔安文教园区征地拆迁中,有一经营废品生意的动迁户,家中有一患先天障碍性贫血的孩子,生活十分贫困,翔安区执法局一方面做好他的思想工作,保证自拆,另一方面,主动把情况向有关领导和职能部门反映,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他争取更多的经济补偿。现在,动迁户逢人就说,翔安城管是他们的“贴心人”。
其实,这只是翔安区执法局在执法过程中,始终把动迁户的利益挂在心中,深入动迁群众,积极为广大动迁户解难题、办实事的一个小小的例子。正如外界所熟知的那样,“服务执法”,已经成为翔安城管执法的一大特色。
记者了解到,火炬(翔安)工业园建成投用后,随着企业的进驻,人流量逐渐增多,卫生脏、乱、差成为园区管理的老大难问题。翔安区执法局集中力量开展了专项整治,但收效甚微。为化解这个难题,翔安区执法局变“管制”为“疏导”,在火炬(翔安)工业园设立了5个便民市场,实行人性化管理,引摊入市,收编“扁担游击队”,同时设置10个便民张贴栏,此举既有效缓解了长期困扰园区管理的占道经营和乱张贴问题,方便了园区工人日常需求,又较好地解决了部分被征地农民和退养渔民、下岗人员和外来人员生存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