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3月1日讯 据厦门晚报2月29日报道 昨日,记者从翔安区获悉,翔安区委、区政府下发了今年11件为民办实事计划书,将从辖区老百姓最关心的转产转业、教育事业、农村发展改革等方面入手,让老百姓享受到翔安快速发展的成果。目前,该计划书已下达到各部门。
转产转业
培训可发300元生活补贴
企业社保差额由财政补齐
根据翔安区2012年的工作计划,今年该区将继续把培训转移劳动力作为一大要务来实施,今年将计划转移劳动力700人。
据了解,为鼓励这些翔安户籍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该区将对那些在市、区人社局定点培训机构参加培训的30周岁-50周岁的劳动力,在结业时一次性给予300元生活补贴。取得等级证书并在半年内就业的,按不超过一个月的实际天数,给予全市社会平均工资的80%作工资性补贴。而对于招聘培训转移本地劳动力的企业,政府将一次性予以用人单位每人300元的补贴。政府还将为招收该区农村劳动力的在翔纳税企业,由区财政补助本区劳动力与外来务工人员的每人每月230元的社保差额,今年全年计划发放社保补差5000人次。
社会保障
农民渔民退耕退养
政府发放就业补贴
除了帮助退耕退养的农民、渔民转产转业,今年,翔安区还将对50周岁-60周岁的他们按月发放保障性就业补贴(重度残疾人员,已享受政府发放的各类生活待遇人员不重复发放),其中:被征地40%-60%(不含60%)的每人每月发放150元,被征地60%及以上的,每人每月发放200元。而退养渔民则统一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发放。
农村发展
改善群众生活环境
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因为起步较晚,翔安区目前大部分区域还是农村,特别是一些革命老区,配套设施和农村保洁工作还比较落后,一些村庄连路灯都没有,垃圾乱倒在路边。
对此,翔安区今年决定对一些旧村进行改造,并建设一些新村,一改其脏乱差的局面,从而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
根据规划,翔安区今年将完成5个市级新村重点村和4个老区山区重点村的建设,内容包括建设村庄道路、排水排污沟管、路灯、文化活动室等项目。紧接着,还将推进全区自来水的一户一表改造,完成自来水管网改造一期剩余的16个村居的主干管改造工作,并开工建设部分社区二期管网,全面启动全区入户管网的前期工作。
同时,还将加强各社区的保洁和垃圾处理工作,逐步推进城市保洁向农村社区延伸,让农村的环境卫生像城市那样干净。
教育事业
教育投入居民生首位
今年建区教育基金会
近几年来,翔安区一直在走“教育强区”的路线,每年对教育事业的投入都位居各项民生投入的首位,而这也取得很大的成效,翔安区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底下各村都形成了一股奖学助学的良好风气。
今年,翔安区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始终如一,甚至超过以往。据悉,2012年,翔安区将从娃娃抓起,逐步提升该区学前教育的办学质量,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具体措施是全面加强公办园建设,扩建马巷中心幼儿园、新建后滨幼儿园,对集体办幼儿园和分级收费管理民办幼儿园实施财政补助,并提高村(居)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翔安区将筹设翔安区教育基金会,并在现有区教育促进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该区的奖教奖学和助学体系,努力实现90%的村(居)都建立奖学助学机制。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翔安区还将在交通、文化等11个直接跟辖区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领域上继续下功夫,让辖区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文/图 记者 戴舒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