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7日上午,苌光玉从安徽老家探完亲回厦门。中午12时,飞机抵达厦门机场。12时30分,站在传输带附近的小苌听见周围突然变嘈杂,循声望去,电梯边围了一群人。他奔过去,拨开人群,看见一位老伯躺在地上,捂着头,额头有几处伤口,上嘴唇也裂开,血流如注。一旁的老太太抱着老伯泣不成声。在急救方面训练有素的他没多想,上前用双手捂住老伯的几处伤口以止血,并抽空掏手机拨打120。后经了解,老伯是下电梯时脚踏空,仰面从电梯上摔下。
12时40分左右,救护车赶到。此时,老伯已开始抽搐,小苌把自己的外套给老伯裹上,将老伯背上救护车,并陪着到了厦门市中医院急救中心,为其办理手续、垫付药费、协助医生救治。缝完针后,老伯被送入病房,小苌在病房里忙前忙后,照顾两位老人。小苌记得很清楚:在急救车里,身体变虚的老伯却将他的手紧紧地抓着,让他更感到了一种责任。
第二天,小苌又在部队领导陪同下看望了这对老人。老伯名叫李士林,74岁,从甘肃来厦旅游。老两口对这位与他们的孙子一样年纪的战士不住地感谢。小苌说:“群众有困难,我们军人绝不能袖手旁观。”
据部队政委甘文春介绍,为了弘扬正气,小苌所在的部队还专门组织学习他的英雄事迹。英雄不悔,留下思考
事后回忆起救人的过程,21岁的小苌感觉是“有些孤单”。
据老伯的老伴说,当时她一边大哭,一边恳求过往的行人帮忙将老人扶起来,可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却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直到小苌出现。老太太说,围观人群中,有一位年轻男子刚想出来帮忙扶,但男子身边的一位女孩出言阻止了,说是害怕扶起来之后还要负责任、赔钱。
小苌记得,当时他把老人抬上救护车后,才想起自己的两件行李还在传输带上,赶紧跑回去取。结果又看到,老两口的两件行李也孤单地落在地上,他一个人急匆匆地把四件行李一起拉到急救车上……整个过程,他是多么希望还有人一起来帮啊!
不过,尽管孤单,尽管家人也曾为他的善行“有点后怕”,但小苌说,下次遇到这种事情时,他还会“该出手时就出手”。他说,希望下次“不孤单”!
导报记者 李学清 通讯员 黄培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