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各区报道  >> 正文

“赤脚医生”用脚走出大爱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李睿嘉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12月3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顾留章 通讯员 黄培真 张天骄 文/图)“上门治疗还不额外收费,有的病人就算没钱,你也不能不管啊,医生的良心告诉我,得去!”1969年从医至今的郭清江是全国先进卫生工作者、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不过,他现在还是一名“赤脚医生”。后村的老老少少没几个人不认识他,过去村民的 “生老病死”都要经过他的手。

  导报记者见到郭清江时,他正提着卫生箱准备出门走家串户。回想起过去,郭清江有太多难忘的记忆。也许是对这片土地有太多的热爱,他把青春都挥洒在这里。“过去去一次厦门岛内很难,往往要很早出发,差不多要1天时间才能去厦门岛看上病,一点小毛病肯定是不会去的。曾经有一个美国老人,临终没有人护理。当时,我就骑着自行车,趟小海,等退潮,才到他住的地方。这个美国人很感激,他说在美国,家庭医生可不是一般人能请得起的,你们中国人好。”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医疗设备也有很大的改善。翔安隧道通了,去厦门岛内就医也越来越方便。但作为乡村医生的郭清江依然一如既往为乡亲们做事,“乡村还需要我”。郭清江感慨地说,因为他发现不少农村家庭因为疾病而贫穷。

  于是,郭清江除了“村卫生所所长”这个头衔外,还多了“村红十字会秘书长”、“村教育基金会秘书长”。乡村需要慈善事业,为因病致贫的病人筹款。就在郭清江的身份一个个转变时,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现在土地越来越少,如果不发展教育,将来就没有发展。过去后村人文化水平极低,一个家庭几代人都没有上学的情况,在后村也很普遍。

  郭清江懂得教育的重要性,后村经过长期筹备,2003年,由村里一位爱国华侨捐款5万元设立了教育基金会,加上当时村民们的自发捐款,村基金会重新启动。郭清江这个“村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就成了村里为教育“化缘”的医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尊师重教结硕果,后村现在成为远近闻名的 “状元村”、“才子村”。

  “我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这些事情也需要有人去做”,郭清江虽然年纪大了,心里想得更多的还是做好一个“好医生”。“别人说这个赤脚医生不坑人,说一个‘好’字,我就值了。”

相关新闻
沈海高速翔安出口附近两辆货车发生追尾 一人不幸身亡

台海网1月15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车司机被死死卡在车里,随后消防、交警等部门赶到现场进行处置。   肇事的是一部蓝色小货车,被其追尾的则是一部厢式大货车。因为高速上车速较快,撞击瞬间,后车的驾驶室严重变形,后车司机被卡住。现场遍地都是撞击产生的碎片。   消防官兵用液压破拆器破拆开驾驶室,救出被困司机,急救人员随即上前检查,不过此时男子已没有生...

厦门翔安:村美民富风尚新

台海网1月14日讯 据光明日报报道   走进厦门翔安锄山村,村口到村中溪道路两侧栽种着100棵香樟树、50棵红花三角梅、8棵非洲茉莉花、3000株黄蝉,让人“眼花缭乱”。每天傍晚,总会有数十名呼吸了一整天清新空气自驾游的客人,提着从农户那里买来的菊花茶等农产品,恋恋不舍地离开海拔500多米的内厝镇锄山村。晚霞,映红了其身后一群农民的笑脸。   锄山村是厦门翔...

翔安区委、区政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取得突出成绩

台海网1月6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作为我市最年轻的行政区,翔安区提出,教育不仅要补短板,更要创品牌,而且有信心实现“弯道超车”。   翔安区核心竞争力提升,教育水平的提升是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翔安区委...

翔安秉持绿色发展理念 去年空气质量排名全市第一

翔安一直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图为南部新城。   台海网1月4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站在横跨东坑湾的马新大桥上,点缀在海面的下潭尾湿地尽收眼底。这里不是翔安的制高点,但是远方被勾勒在湛蓝天空下的高楼大厦乃至路面上飞驰的车辆,全都格外清晰。   昨天,又有游客在朋友圈里晒...

串起海内外乡亲浓浓乡愁 归侨女作家作品赏会在翔安举办

陈慧瑛在活动现场为读者签名。(本报记者 王火炎 摄)   台海网12月31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怀远湖上碧波荡漾,红砖厝前三角梅摇曳怒放,冬日的暖阳让人倍感惬意。昨天上午,“那魂牵梦萦的地方”——《有一种爱叫永远》陈慧瑛著作品赏会在翔安区澳头文学馆举行。这一场别开生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