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记者见到郭清江时,他正提着卫生箱准备出门走家串户。回想起过去,郭清江有太多难忘的记忆。也许是对这片土地有太多的热爱,他把青春都挥洒在这里。“过去去一次厦门岛内很难,往往要很早出发,差不多要1天时间才能去厦门岛看上病,一点小毛病肯定是不会去的。曾经有一个美国老人,临终没有人护理。当时,我就骑着自行车,趟小海,等退潮,才到他住的地方。这个美国人很感激,他说在美国,家庭医生可不是一般人能请得起的,你们中国人好。”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医疗设备也有很大的改善。翔安隧道通了,去厦门岛内就医也越来越方便。但作为乡村医生的郭清江依然一如既往为乡亲们做事,“乡村还需要我”。郭清江感慨地说,因为他发现不少农村家庭因为疾病而贫穷。
于是,郭清江除了“村卫生所所长”这个头衔外,还多了“村红十字会秘书长”、“村教育基金会秘书长”。乡村需要慈善事业,为因病致贫的病人筹款。就在郭清江的身份一个个转变时,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现在土地越来越少,如果不发展教育,将来就没有发展。过去后村人文化水平极低,一个家庭几代人都没有上学的情况,在后村也很普遍。
郭清江懂得教育的重要性,后村经过长期筹备,2003年,由村里一位爱国华侨捐款5万元设立了教育基金会,加上当时村民们的自发捐款,村基金会重新启动。郭清江这个“村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就成了村里为教育“化缘”的医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尊师重教结硕果,后村现在成为远近闻名的 “状元村”、“才子村”。
“我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这些事情也需要有人去做”,郭清江虽然年纪大了,心里想得更多的还是做好一个“好医生”。“别人说这个赤脚医生不坑人,说一个‘好’字,我就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