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近两年来,翔安财政认真做好“生财、聚财、理财、用财”工作,坚持走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之路,攥紧财政资金“拳头”,集中有限财力解决群众最难、最急、最盼之事,民生环境大为改善。2011年公共财政预算民生投入达10亿元,占该区财政支出近七成。
“不算账不知道,一算才知道原来政府花了这么多钱在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上?选”昨日,新店镇农民蔡福辉如此感慨。从他最关心的“三农”投入,到村里娃儿的教育、合作医疗,无不有着财政这个坚实后盾的影子。近两年来,翔安财政认真做好“生财、聚财、理财、用财”工作,坚持走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之路,攥紧财政资金“拳头”,集中有限财力解决群众最难、最急、最盼之事,民生环境大为改善。2011年公共财政预算民生投入达10亿元,占该区财政支出近七成。
财政阳光普照“三农”
民以食为天,政以民为首。昨日,翔安区财政局局长陈靖安告诉记者,翔安区财政积极建立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工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区投入500万元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产业化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统筹2990万元用于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试点村建设,安排2914万元用于老区山区重点村建设,因地制宜,综合整治,分类推进,全面改善农村环境。财政还积极投入1119万元用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586万元用于农村自来水管网改造项目建设,816万元用于水利灌溉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农民的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为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一排排整齐别致的楼房、一片片功能齐全的服务区拔地而起,新农村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
社会保障为民安所在。财政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据介绍,目前,翔安区每年安排700万元,对区里符合城乡居民养老参保条件的45-59周岁城乡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给予每人每年100元,期限3年的财政补助;安排补助资金4560万元对被征地人员和退养渔民中,年满50-60周岁的人员给予保障性就业补贴;安排6780万元用于退养渔民过渡期生活补助和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被征地农民、退养渔民的基本生活得到进一步的保障,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此外,财政每年还安排200万元,依托区慈善会,对全区低保户家庭给予大米、面制品、食用油等实物补助,困难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
支持教育优先发展
百年大计,重在树人。区财政坚持教育投入“三个增长”,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学校生均教育事业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2011年一般预算教育支出达4.9亿元,安排学校生均公用经费1787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专项资金355万元,为义务教育全额“埋单”。与此同时,财政投资4537万元完成31个新一轮农村义务教育建设项目,2062万元用于19个第二轮校舍抗震加固项目建设,6979万元用于新店东园小学教学楼等8个校舍重建项目建设。此外,翔安区还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安排1433万元新建新店中心、内厝中心和新圩中心幼儿园,并为三所幼儿园开办安排配套资金250万元,积极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加大公共卫生投入
翔安区财政把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作为保障民生的“重头戏”之一切实加以保障,着力撑起群众健康“保护伞”。据了解,今年翔安区安排333万元用于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3100万元用于同民医院医技楼和马巷卫生综合楼建设,3500万元用于同民医院添置医疗设备,1100万元用于新建38家卫生所……进一步提升改造医疗水平,更好地担负翔安区及邻近人口的医疗保障任务。与此同时,2011年翔安区还发放112万元用于280多位乡村医生补助,切实改善乡村医生待遇,有效提高了农村卫生服务水平。
翔安记者站 林瑞声 蔡江沈 本报记者 林森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