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各区报道  >> 正文

初中文化农民写书传承民俗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李睿嘉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12月1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蒋全德 通讯员 张天骄 文/图)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最喜欢做的事竟然是去图书馆查资料;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为了找寻祖宗的“足迹”,竟然两次自费去敦煌……这位老农就是洪神扶,翔安区吕塘村人,为了传承闽南民俗,64岁的他写了本厚达93页的书,帮助村民寻根谒祖。

  洪神扶写的书,名叫《吕塘风情》,这本书记录了翔安区吕塘村900多年的发展史,是翔安第一本“村志”,5年前出版后,不仅受到本村村民的喜欢,“而且我今年11月下旬去台湾参加洪氏宗亲祭祖活动,带了30本过去,帮那里的两个宗亲找到了老祖宗,他们也很喜欢啊,30本书被‘一抢而空’啊”。

  一位农民,为何如此痴迷传承民俗?他又是如何想到写书的?洪神扶说这跟他的身世有关。尽管父辈给他起名“洪神扶”,但老洪说自己早年家境贫寒,读书不多,生活很苦,从没有“神”来扶助过自己。上世纪90年代,在农机站工作的他,大胆倡议发展土方机械产业,并带头贷款买工程机械,到处揽活挣钱,“几年下来,我们村拥有100多部各式的工程机械,村民们就这样富裕起来,吕塘也赢得了‘八闽机械第一村’美誉”。

  然而,村民们腰包鼓起来后,对一些老祖宗的古训却不记得了。“他们只想着赚钱,不知道忠、孝、节、义,也不知道吕塘的族群发展历史……我心里很着急。”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年轻人轻松地了解这些东西呢?2000年,吕塘村部分干部去深圳考察,带回来的一本书触动了洪神扶,“那本书叫《南街村的故事》,记录的是南街村的发展历史,当时我就想,我们吕塘也可以写一本书啊!”

  于是,从2002年开始,洪神扶耗时三年,查阅了大量资料,写就了《吕塘风情》一书,该书厚达93页,图文并茂,突破了族谱的拘囿,按照方志体例,记载了该村7姓的宗亲血缘、人物事迹,演绎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刻录了吕塘人拼搏奋斗的脚步。“原来我是准备全部自费出的,样稿出来后,村委会和老年协会的人看了,主动替我出了三万块印刷费。”

  《吕塘风情》出版5年多来,洪神扶并没有自满,最近又在到处找材料,计划出续集,“吕塘,那弯弯的脊梁,一头连着远去的历史,一头连接着憧憬的将来,村庄的人们永不停歇,这就是故乡吕塘……这是《吕塘风情》里我最喜欢的一首词,也是我的动力所在!”

相关新闻
漳州诏安:上万村民举行圣侯巡安民俗 “跑王”独一无二

台海网12月17日讯 据厦门网报道 浩浩荡荡的游神大军,一排排高举的“沈”字大旗迎风飘扬,各式传统着装与特色服装相得益彰,锣鼓响彻整个诏安县城……12月16日农历十月廿九,漳州诏安县桥东镇东沈村举办三年一次的大型传统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圣侯巡安”活动。   据悉,“...

第二届福州民俗旅游节举行 浓郁闽都文化让来宾大饱眼福

台海网12月15日讯 据福州日报报道,作为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主要活动之一的第二届福州民俗旅游节,近日在三坊七巷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摩洛哥等多个国家的旅游业代表出席了开幕式。   在光禄吟台举办的开幕式上,闽剧青年演员献上了《闽山闽水生闽剧》,翻飞的靠旗、激越的锣鼓、优美的水袖,正宗的闽剧味道让游客流连;来自福州本...

“百年记忆 匠心传承”第二届福州民俗旅游节开幕

台海网12月15日讯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主要活动之一的第二届福州民俗旅游节在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坊七巷拉开帷幕。 民俗文化节宣传板 据悉,本届“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自11月19日启动以来,给福州旅游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和蓬勃市场,也为...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游客大减 体验项目几乎只有吃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游客大幅减少 商铺大量空置   白鹿原因小说《白鹿原》而闻名天下。近年来在白鹿原上,民俗文化景区扎堆开。以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为典型,其在经历了开业初期的人潮涌动、争抢摊位之后,从今年春季开始景区人流就出现下降,近期景区客流更是大幅度锐减,不少商铺大量空置,管理方不得不再次招商。游客的新鲜劲过后,民俗文化景区运营管理该往何方走? ...

奢侈浪费、盲目攀比 变味的民俗如何回归传统?

24日下午,民俗专家、文史专家和市民评代表做客厦门网,通过“厦门党风政风监督台”微信公众号与网友互动。   制图\张平原   台海网11月27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民俗的本源是什么?大操大办、大吃大喝、比富斗阔等歪风陋习是如何扭曲了传统,使传统形式承载的文化内涵“变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