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龙(左)
“以前大嶝的交通不是很方便,我们过得很苦,就是做绣珠好换点现金回来。那时,我在厦门岛内打工,但还是特别留心绣珠工艺,默默地跟别人学。”想到过去,谢玉龙一肚子心酸。
“后来,我就把这绣珠手艺带回来,自己创业。我读书虽然不多,但我特爱钻研这手工活。女人都爱美嘛。由于我们的款式新,作品有想法,绣珠的销路越来越好,现在很多老外经常来我们这里考察,下了很多订单。手工活需要很多人力,而大嶝有很多被征地农民、上岸渔民,特别是妇女这一特殊群体,文化水平不高,想找份工作很不容易。所以我们就将这些手工活分包出去给这些姐妹做。做绣珠活,年龄大不要紧,只要眼睛好,看得清楚就可以做,还可以带回家做,既能打理家务,又能赚些钱贴补家用,许多家庭因此变得更加温馨、和谐。”
在谢玉龙的生产车间里,挂着 “市巾帼示范基地”等很多牌子。“大家都是姐妹,一起做事很开心。”在车间里,谢玉龙常和工人一起做手工,谈家庭。哪个姐妹有困难,只要力所能及的,她都会帮忙。汶川特大地震的时候,谢玉龙带着姐妹们一起捐款,“虽然捐得不多,但也是我们的一份心意”。
最近,受欧美经济衰退影响,外贸市场不是那么好做了。谢玉龙也在思考着,如何将事业做大。由于之前做的单子都是来料加工,利润不是很高。目前,她也在着手研发新的原创款式,特别是开发成衣的生产线,将上下游产业打通,这样就能吸收更多的剩余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