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各区报道  >> 正文

乡村娃竖笛吹出“新天地”(2)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林静娴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吵死了,不好好学习,玩这个干什么?”刚开始,古宅小学开办竖笛乐器班,孩子们初学,吹出的曲子还没着调,让很多孩子的家长不理解,不让孩子们学习。

  “当时办这个器乐队难啊,家长不理解,还缺老师。不过万事开头难,都熬过来了。我们这所乡村小学最近几年出了好几个音乐特长生,上了好的中学,参加各种比赛获的奖就更多了。”提到古宅小学器乐队,作为校长的黄建社感慨良多。

  为了获得家长的理解,老师们决定让孩子们在学校的时候学,回家就不要吹了;同时,教孩子乡亲们都熟悉的闽南歌。慢慢的,孩子们也能吹出不错的旋律。这个时候,孩子们渐渐在家长面前一展身手。听着熟悉的乡音,平时干农活的家长们都兴奋了起来,这农村娃也长出息了。

  “我们这个器乐队能有今天的成绩,要感谢作曲家叶美蓉教授。”当时,叶美蓉到新圩给镇里的音乐老师上合唱指挥课,黄建社找到了素未谋面的她:“听说老师水平很高,态度又好。我们的学校很小很远,您可不可以给我们指导?”

  “如果你们真的很想,那就可以。”叶美蓉的话给心里没底的黄校长吃下了颗定心丸。180人的农村小学校、没有专职音乐老师——— 结合实际,叶老师决定选择竖笛为古宅小学器乐队的主要乐器。这是闽南特有的民间乐器,一吹就响、一学就会、价格便宜、养护方便。她将取材于农村生活的闽南童谣改编为竖笛的演奏曲目,为了更好地展现孩子们的童真曼妙,又在表演中添加了舞蹈和队列变化。

  “最可爱的是孩子们,当时一听说学校可以免费学竖笛,报名的学生超过了100人,而当时学校全部学生数不过180人。参加厦门市群众文化节时,原定的上场人数是80人,本打算挑选一下,但看到每个孩子眼中流露出的强烈渴望,咱不挑了,所有孩子都上。”

  排练空间实在容不下这么多人,孩子们只好在操场上排练,大热天的,没有空调、电扇不说,连点树阴也没有。站在日头下,一练就是一下午。

  2008年7月,古宅小学竖笛演奏队首次登台亮相厦门市首届农民艺术节系列活动颁奖晚会,孩子们一炮而红。紧接着,古宅小学竖笛演奏队参加省里的音乐舞蹈节比赛,妙趣横生、极具闽南风味的《草蜢弄鸡公》又获得了表演银奖和节目铜奖。现在古宅小学的学生毕业了一茬又一茬,但器乐队的人数却始终保持稳定。

上一页 1 2下一页
本文导航
相关新闻
沈海高速翔安出口附近两辆货车发生追尾 一人不幸身亡

台海网1月15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车司机被死死卡在车里,随后消防、交警等部门赶到现场进行处置。   肇事的是一部蓝色小货车,被其追尾的则是一部厢式大货车。因为高速上车速较快,撞击瞬间,后车的驾驶室严重变形,后车司机被卡住。现场遍地都是撞击产生的碎片。   消防官兵用液压破拆器破拆开驾驶室,救出被困司机,急救人员随即上前检查,不过此时男子已没有生...

厦门翔安:村美民富风尚新

台海网1月14日讯 据光明日报报道   走进厦门翔安锄山村,村口到村中溪道路两侧栽种着100棵香樟树、50棵红花三角梅、8棵非洲茉莉花、3000株黄蝉,让人“眼花缭乱”。每天傍晚,总会有数十名呼吸了一整天清新空气自驾游的客人,提着从农户那里买来的菊花茶等农产品,恋恋不舍地离开海拔500多米的内厝镇锄山村。晚霞,映红了其身后一群农民的笑脸。   锄山村是厦门翔...

翔安区委、区政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取得突出成绩

台海网1月6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作为我市最年轻的行政区,翔安区提出,教育不仅要补短板,更要创品牌,而且有信心实现“弯道超车”。   翔安区核心竞争力提升,教育水平的提升是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翔安区委...

翔安秉持绿色发展理念 去年空气质量排名全市第一

翔安一直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图为南部新城。   台海网1月4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站在横跨东坑湾的马新大桥上,点缀在海面的下潭尾湿地尽收眼底。这里不是翔安的制高点,但是远方被勾勒在湛蓝天空下的高楼大厦乃至路面上飞驰的车辆,全都格外清晰。   昨天,又有游客在朋友圈里晒...

串起海内外乡亲浓浓乡愁 归侨女作家作品赏会在翔安举办

陈慧瑛在活动现场为读者签名。(本报记者 王火炎 摄)   台海网12月31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怀远湖上碧波荡漾,红砖厝前三角梅摇曳怒放,冬日的暖阳让人倍感惬意。昨天上午,“那魂牵梦萦的地方”——《有一种爱叫永远》陈慧瑛著作品赏会在翔安区澳头文学馆举行。这一场别开生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