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友土今年59岁,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自小成绩优秀,“在同安二中读书时,我考全年段第一,可惜初中毕业前,文革开始了,没法上学了……”回忆起少年时代,黄友土至今非常感慨。
1968年初中毕业后,黄友土成为一名乡村郎中,跟随父亲黄心漳学习中医。亲眼见父亲用中草药为病人解除疾病的黄友土,深感中医药的神奇和博大精深,立志要发掘和弘扬祖国医学,为解除病人疾苦而奋斗。
当乡村郎中没几年,因为医术好,黄友土被吸收到马巷卫生院工作,在卫生院一干就是30多年。到上世纪80年代时,尽管他医术好,看的病人多,但因为没有文凭,职称一直评不上去。这让他有些郁闷,也激起了他的斗志:“没有文凭,我就自学,拿个自考文凭给你们看。”
1989年,他报考了第一届福建中医学院中医专业(大专)的自学考试,“那时自考非常难,我40岁的人了,晚上跟孩子们一起读书,很累很辛苦,头发白了很多”。苦读终有回报,1992年,他拿到了毕业证。
此后,黄友土更加投入自己的治病救人之路。他把研究的现代医学疗法与祖传验方结合起来,在治疗中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和恶性肿瘤等疑难杂症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此外,他还写了20多篇高水平论文,获得了诸多奖励和称号。
如今,即将退休的黄友土还坚持坐诊,他甚至把个人电话也告诉病人,“有时半夜,我也会接到电话,起来告诉病人处理措施后,我才能安然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