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郭建居,今年40岁,翔安后村人,新店中学教师。
说起在“答嘴鼓”上的天赋,郭建居笑称是遗传的。郭建居出生在一个说唱世家,爷爷和父亲都会表演“答嘴鼓”。童年时,父亲就会向他传授“答嘴鼓”的一些技巧,如“答嘴鼓”要讲做人的道理;语言要风趣、幽默,表演滑稽,构成多种逗乐的笑料等。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年轻的郭建居喜欢上了“答嘴鼓”,开始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还搜集了大量的风土人情素材和民间俚语,后村又是翔安第一大村,过往行人很多,极大地丰富了郭建居的 “答嘴鼓”素材。
2002年,后村组建连心榕文化园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郭建居满腹的故事和“答嘴鼓”有了用武之地。他开始为配合社会热点和村里的宣传等编创一些闽南语“段子”,如教育孩子认真读书的,“听老师嘴,会大富贵;听老师话,成绩考会多……”这些词如果用普通话说,听不出什么特殊意义,但用闽南话一说,既押韵又朗朗上口,深受村民喜爱。村民们开始迷上了郭建居的“答嘴鼓”,每逢村里的民俗日或是重大节庆日,他的“答嘴鼓”绝对是压轴戏。随着名声的不断扩大,他经常到学校、市井、乡村表演,碰到郭建居演出,大人小孩一下子就围了黑压压一片,像过节似的。
2009年10月,他应邀主持新店镇腰鼓大赛,34支队参加,队员加上观众,现场人数达几千人。郭建居运用相声的说、学、逗、唱等“抖包袱”技巧,再加上浓郁的乡土味,把观众逗得哈哈大笑,被区教育局一位领导称为“翔安第一嘴”,现场有人还喊他“郭德纲”……
不过,开心之余,他也有担心的地方,“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厦门能说会编 ‘答嘴鼓’的人越来越少,我想开个培训班,但教师不能搞第二职业,因此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他希望政府能出台一些措施,把这门能给老百姓带来快乐的 “闽南语相声”传承下去……